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因为各种问题使得我们不快乐,不幸福。我们总是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世人充满着欲望,想尽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欲望。但因为各种原因,各种困难,使得大家不能顺心如意。这样我们就会苦恼,抱怨,痛苦,绝望,消沉。我们为何不能单纯点?为何不能少点欲念,多一点积极的心态呢?
其实动物有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它们很单纯,没很多的欲望。它们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快乐满足。而人却做不到这一点。人的思想太复杂,想的问题也太多。人们的欲望沟壑,是永远也填不平的。人饿了的时候,就要吃东西。吃饱了,又想到把生活水平提高些,要每日都是山珍海味才安心。等吃饱喝足了,又有其他的想法了。总是不满足,也总是跟别人攀比。这样我们始终觉得不幸福,直到死亡,方才安心。
假如现在你觉得你是幸福的,请自问一下,你的朋友中有几个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观是否与你一样?当你对自己的朋友作了一番观察后。你会觉得他们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幸福。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即使他们很成功,但光鲜后面,也隐藏着痛的事。我们要善于感受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们的各种情绪。他们的各种情绪波动,就是不开心,就是不幸福。不幸福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你却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升职瓶颈,比如恋爱中爱人发生矛盾,比如身体不舒服生病了等等。因为这些,使得不同群体都有着各自的烦恼。都总觉得不幸福。其实是庸人自扰。
生活中,比如赶着上班的人流里,你会看到焦躁不安,过度紧张、消化不良。当下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强大的压力,使得人们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因为要生存,就得工作,而要生活的好,就得努力工作。那种除了生存斗争以外对一切缺乏兴趣的态度,对游戏娱乐兴味索然,以及对人类同伴的冷漠无情。使得大家变得不够幸福。在周末的通行大道上,你会看到男男女女,轻松悠闲,那些很有钱的人,则致力于追逐快活享乐。这种追逐完全以同样的速度开始,像长长的车队缓缓爬行。从车里根本看不见道路或是周围的景象,因为稍一旁视便会引发交通事故。所有坐在车里的人时刻都在设法超越前面的车辆,但是道路如此拥挤,以致他们徒自白费心力。如果他们的心绪由此游离开去,就像那些未握驾驶盘的人那样,一种难以名状的厌烦就会攫住他们,使他们的表情打上微微不满的印记。有时我们步行的人们反而觉得幸福,因为我们没必要担心堵车,也没必要到处找停车位。所以看似幸福的幸福,其实并不幸福。相反,普通的生活容易得到,而幸福值更高些。比如尼泊尔这个国家,GDP在全球排名倒数几位,但他们国家的幸福指数,却排在全球前几位。所以说:金钱并不代表幸福。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夜生活,酒吧喝酒,迪厅跳舞,KTV唱歌等。他们觉这就是幸福的事。其实这就是:Killing time(虚度光阴)。人们一致认为饮酒和舞厅疯狂是通向欢乐之路,于是他们开怀畅饮,根本不在乎同伴如何讨厌自己。一阵狂欢滥饮之后,他们开始涕泪滂沱,埋怨自己太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酗酒给他们带来的不过是犯罪冲动的宣泄,而这在人清醒的时候,往往被理智所压抑。
所以不幸福的根源,一部分是我们现代这个文明社会,因为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我们文明时代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得到幸福。然而过度的文明,却使一些人走上了迷途而不能自拔,整天沉浸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解决了温饱和起居问题,他们足够健康,有可能从事日常的各种活动。我不考虑那些巨大的灾变,如儿女尽亡、当众受辱等。这类事情确实值得讨论,而且确实重要,但它们属于与我想说的是不同的另一类事情。我的目的在于、为现代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医治的处方。这类不幸福使人不堪忍受,因为它没有任何明显的外在原因,它一旦到来,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我相信,这种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而这些事物,乃是所有幸福——不管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所最终依赖的东西。这些事物的获得是在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因而提出这样一些转变方法,只要我们有一般的好运气,便能通过这些转变获得幸福。
现在,相反地,我热爱生活,几乎可以这么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生活更加热爱了。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已经发现了我最想得到的东西,而且慢慢地得到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成功地放弃了某些向往的目标——例如关于事物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的获得——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但是,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像别的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曾有反省自己的罪过、愚行和缺点的习惯。我常将自己看作——无疑还自以为公正——一个可怜的怪人。渐渐地,我学会了对我自身缺点的漠不关心。
的确,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某些方面的知识有可能很难获得,朋友们可能会离我而去。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每一种外在的兴趣都会激起某种活动,只要这种兴趣仍旧存在,这种活动便能完全防止人的厌倦及无聊意识的产生。相反地,对自我的兴趣,不可能导致进取性的活动。这反倒有可能促使一个人去记日记,从事心理分析,或者成为一个僧侣。然而,只有在修道院的生活常规使得僧侣忘却了自己的灵魂之后,他才会变得幸福。他由宗教获致的幸福,本来哪怕是一个清道夫也可以得到,只要他坚守岗位,一如既往。对于那些自我专注过于严重,用其它的方法治疗均无效果的不幸的人来说,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养。
学会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值得我们认真的去探讨。少点欲望,多点善心。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就会幸福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