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字经
三字经是拥有良好品行和渊博学识的南宋政治家王应麟编写的蒙学识字教材,被称为千古第一奇书。
《三字经》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此十义人所同”,共计252个字。向读者呈现出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个人到家庭,社会的广阔画面,教导蒙童,应该从小首孝悌次见闻,深受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影响。
第二部分包括”凡训蒙须讲究,至梁灭之国乃改”,讲述了蒙童后天读书学习的顺序,首先要详训诂,明句读,至小学终,继而阅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经典著作。接着惜墨如金地简述了自三皇五帝以来,历朝历代兴废更迭的漫长历史,这也是后人增补三字经的主要部分。第三部分是最后一部分,也是全书的重点和精华,主要劝诫蒙童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向学。
5.百家姓是一本以四言韵语的形式,汇集中华姓氏的文学识字教材。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是有争议的,但可以确定百家姓最晚产生于宋朝。
百家姓并不是仅收有100个姓氏,起初百家姓收有410个姓氏,历经元明清三代,又出现了多个百家姓版本。最常见的版本有568个字,其中单姓447个,复姓60个,复姓大多由汉代以后少数民族的姓氏演变而来。也有的说法是包含504或者508个姓氏。
百家姓编写相对简单,篇幅适宜,全书四字一句,共118句,由与蒙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没有实际意义的中华姓氏连贯构成,先单姓后复姓,循序渐进,符合启蒙教育阶段对蒙童的实际要求。
6.千字文
千字文是三百千中成书时间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般认为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周兴嗣以文学知名,深受梁武帝赏识,授官员外散骑侍郎。宋人太平广记,叙述了千字文的成书情况:梁武帝为了教诸王学习书法,让人在王羲之遗产墨书迹中,拓出1000个不相重复的字,写在纸片上。因零碎杂乱没有次序,于是召周兴嗣说你才思敏捷,可用此字此千字给我编写一篇韵文。不料周兴嗣仅用一个晚上就编好了,只是他的两鬓也在一夜之间花白了。
千字文全文仅1000字,不相重复,依据内容形成段落,可读性强,篇幅短小,符合启蒙教育阶段蒙童的实际要求。
千字文开篇18句,写天写地,包括天地宇宙,日月辰宿,四季律吕,云雨露霜,山水矿物,蔬菜水果,用4字一句的文字表现出来。接着18句,作者罗列了历史上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事件,歌颂明君圣主。接着66句,作者陈述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旨在教育蒙童应有的品行修养和伦理道德。接下来的30句,作者呈现了都城长安,洛阳宫殿富丽堂皇,王侯将相骄奢淫逸的画面,涉及历史,建筑,音乐,交通等,场面宏大,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来20句,作者向蒙童介绍了大量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事件,接着10句,作者介绍了山川地理常识,这一部分篇幅较短,紧接其后,作者用6句介绍农事,32句写士人出世入世和隐居田园的乐趣,接着40句写了日常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和相关的人和事,接着14句作者劝勉蒙童,珍惜光阴,刻苦向学,最后两句由语气助词组成。
千字文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政治,军事,建筑,动物,植物,处世之道,可识字习闻,增广见闻,启蒙思想,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开历史上综合性四言蒙学读物之先河,对后来出现的蒙书编写产生深远影响。周兴嗣作千字文后,流行广泛,影响深远,各种续貂之作纷纷问世,但都难与其媲美抗衡,直至清代,千字文已经成为流传最广最久的蒙学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