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在于会不会说话。而说到好好说话,有人说,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有人说,不就是虚伪地阿谀奉承呗!还有人说,会说话,情商得高。
其实,能不能好好说话,是门学问,更关乎修养。
台湾金牌主持人蔡康永有本畅销书,叫“说话之道”,原本以为这书不过是打着名人旗号出的“鸡汤书”,没想到,在听到他讲的“如何通过说话实现彼此的理解”部分,我被“震”到了。
有个老爷爷担心老伴耳聋,想测试一下,就突然回家,从进门就开始大声喊,我回来了,没听见老太太的反应。然后就走到客厅,又大声喊,我回来了,还是没有听见老太太有反应。于是,他就走到老太太身边,大声地问,你是不是聋了呀?老太太则大声叫,是你聋了,我已经回答你好几遍了。
蔡康永说,这个笑话暗示出一个现实就是:在说话的时候,所有我们嫌弃别人、觉得别人表现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缺少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呢?就是遇到事情自我反思,并且尝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通过同理心去沟通,很容易去拉近彼此的关系。
比如你去面试,起得很早,见到面试官,对方对你说,你早呀。你回答一句“你早”,是你基本的礼貌,你也可以再说一句“你这么早就来公司面试我,真是麻烦你了”这句话就是同理心的体现。因为你起得早,你知道早起的郁闷。面试官也是早起呀,大概也很郁闷,那么这样的一句问候,一定会让他因为同感,而对你产生亲切感。
求人办事儿的时候,也需要同理心,你想出去度假,想要同事代班,你就要先想想对方的立场,人家周末有没有安排呀?代班是不是不如换班?你可以在开口之前,花很短的时间做一个自我练习,一人分饰两角,假设与对方沟通的过程,这样就能训练自己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想事情。
不过蔡康永特别提到,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同理心的使用,别用错了地方。就是别用在别人来向你寻求安慰的时候。
别人来向你哭诉工作不顺或失恋的时候,有一句话千万别说,就是:我知道你的感受。为什么呢?因为别人一般来哭诉的时候,别人都会特别伤或愤怒,他们觉得没有谁能理解自己,没有谁能够替代自己,他们想做的只是想宣泄,只是需要你去听。毕竟当一个人投资损失了几十万,顿足捶胸的时候,你并没有跟着赔钱,你说你懂人家的苦,会县得不真实。只有你自己的痛苦,才能让你体味深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同理心是什么?就是明白对方只需要一个倾听者,而不是去体味他到底有多苦,这两者之间有细微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人情世故的精髓。
什么时候该用同理心,什么时候不该滥用同理心,反思我自己,在过往的生活中,好像常常犯错误。特别是在面对朋友家人的哭诉时,我常常自以为自己很理解他们,甚至经常滥用“同理心”,甚至洋洋洒洒一大堆安慰话或者积极帮忙出主意,却完全没有体会对方的心情——不过是想找个人倾诉。
所以,说话之道想要达到比较高级的境界,需要通晓人情世故,我们需要尝试去了解,别人怎么想,怎么去看待事物,为什么这样看待?可以对比自己是怎样看待的,为什么这样看待。这样就会把别人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区理解别人,这样沟通起来就容易的多。
请管理好自己的嘴巴,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