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四时令

今天整理相册,发现了不同时节拍下的小院里的大槐树,突然想起搬进这方小院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2008年的夏天,我小学四年级,不堪一大家人拥挤在一个院子里过日,因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起摩擦,我的父母决定再另起一座房子,地点就选在老屋巷子外的空地上。

就这样,我见证了这块地挖开壕沟,填满了石头做地基;看着请来的泥瓦匠在烈日下用一块块红砖垒起四面墙壁;和父亲一起在暴雨中拉起油布保护石粉;在上梁的日子里和姐姐一起在光秃秃的房顶上放声呼喊;在高高挺立的门廊下仰头望着青石雕刻的门匾——小院就这样座落了下来!

春天  正当抽芽

1

春天伴着雏燕的啁啾到来。

廊下两只小燕子盘旋着,审视着,欲寻一处绝好的位置安置他们的新家。

一场新雨过后,两只小燕子终于选定了一处屋角,日日里从别处衔来潮湿的软泥,混着细小的干草枝,一口一口堆砌成半个碗状附着在瓷白的墙砖上。家有了,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仿佛才定居几日的功夫,燕子妈妈便安心的伏在窝里再不出门了。我数着日子,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一周都过去了,燕子的窝还是没有动静。两周过去了,终于有一天的早上,阳台上多了半枚破裂的蛋壳,第一只雏燕出生了!

有了一就有二,自然也还有三。多了三个小宝宝,大燕子显然忙碌起来,每天往返多趟,为嗷嗷待哺的孩子送上新鲜的食物。同样忙碌起来的还有妈妈,一天要打扫三遍阳台,时不常地向爸爸唠叨,“赶紧给它窝下面钉个木板,鸟屎掉地板上可不好清理了!”然而爸爸总是嘴上答应着好的好的,扭头又给忘记了——直到春天珊珊然过去,小燕子长成了大燕子,他也没钉上那块木板。

北方的春日总是伴随着呼啸的西北风和漫天席卷的黄沙。小院里时常漫布着一层薄薄的细土,风扬起便打着旋儿飞舞起来,看似一个个小型的龙卷风肆虐着。

夏天 阳光正好

2

当人们渐渐褪去臃肿的厚重衣裤,换上清凉舒适的单衣裳,夏天也就到了。

在没有过大肆开发的北方小城,夜晚的天空总是格外的明朗,暗蓝天鹅绒的夜空中,成千上万的钻石星罗棋布,忽闪忽现。夏日里,傍晚过后,暑气渐消,三三两两的人们就端着饭碗聚拢在十字路口的大树下,唠嗑,吃饭,这是一天中最悠闲自得的时刻了。等到夜幕降临,父亲就会搬出小方桌,一家人乘在房前大榆树的阴凉下,喝着茶水,细数一天的见闻。

大约是因为房前屋后皆有高高耸起的大树,小院里蝉声总是鼎沸。你方唱罢我登场,打从清早太阳悠悠然扬起脸起,喧闹的一天便没个完了。所以我最讨厌夏天的午睡,烦人的知了总也不知停歇,间或还会有喜鹊啄木鸟“啾啾”“笃笃”,总之难能有一场酣眠的午睡!也许是脑袋太小的缘故,知了总是不够聪明,每隔几日夜晚便有一只撞晕在玻璃窗上。这时候,我就抓了它养在小瓶子里,时不常地放块苹果梨子之类地进去,然而往往不到几天它就驾鹤西去了……现在想想,每年夏天我家门外地空地上都要有几个知了小小地坟墓。

夏天最可怕的当然还是暴雨时节。正是晴朗的天空冷不防便阴沉沉暗了下来,不消片刻就会有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狂风携着骤雨,总有许多小枝桠从高高笼卫着小院的大槐树上掉落下来。待风平浪静,骤雨初歇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大槐树的残肢断叶。推门一看,台阶下的马路两边早已泛滥成河,汨汩而行了。

秋天  挂霜了

3

小学的时候,升国旗仪式上演讲的同学总是会念到,“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小城里鲜少有丹桂生长,随处可见的除了高大的梧桐便是桀骜粗糙的榆树。夏天的尾巴还未过去,榆树的叶子就已经金黄灿灿,风轻轻一吹,便哗啦啦落了一地。这时节的小院,每天都像是童话一样,天空湛蓝,脚下金黄,空中云朵轻飘飘,迎面微风徐徐而来,搬把椅子坐在院中央,任阳光暖暖的洒满全身——整个人都宁静祥和了。

然而秋天还是喧闹的时节,十一长假刚过,农人们便陆陆续续忙碌起来,收玉米的,打豆子的,扬谷的,割麦子的……全都聚在了一处。你呼我唤地成群结队而出,满载收获而归。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即使秋收过后人人腰酸背痛也无法使这喜悦消退半分。粮食收回来了,小院里就开始垒城墙了——一排排玉米按正反摆好,层层堆积起来,沿着阳台围成四四方方的堡垒。自此,这玉米堆积而成的堡垒就要接受秋老虎无情的暴晒,直到一粒粒玉米晒干了水分而收缩,颗颗分明,活像是老奶奶的牙齿。母亲会叫来收玉米的大叔,伴着轰隆作响的机器喧嚣过一个上午,玉米堡垒便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

冬天   下雪了

4

深秋的尾巴尖上,早就没几片叶子的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总会在清晨挂满寒霜,冬天的脚步渐渐的近了。

我开始在母亲的嘱咐唠叨下换去单裤,套上秋裤和带绒毛的衬衣,突然间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冬天必然是要下雪的,且必须得是鹅毛大雪才算得上真正的北方的冬天。往往提前一两天,天空就会阴沉下来,低低的乌云压着,呼啸的北风刮着,然后某一天早上拉开窗帘,就会惊讶的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晶世界了。下雪的日子里小孩子总是最兴奋的,孩提时我和姐姐还会激动地冲出院子召唤小伙伴打雪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激动已渐渐湮没在成年人的喜怒不形于色中无法再现,但这毫不妨碍我们仍怀着赤子之心,仪式一样地每每在落雪时候堆一个雪人在墙角——也许,这就是童年的缩影吧。雪化的日子最是悠闲,午间,躺在沙发上晒太阳,听屋檐上的白雪化作的冰凌在艳阳照耀下滴答滴答此起彼伏地砸响在堂前廊阶上,时光突然走的很慢,让人情不自禁想起那首《从前慢》。

雪化的艳阳天

一想到冬天,当然就不可避免地想到春节和过年。整个腊月,小院里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从弥漫整个院子香气的腊八开始,要倒腾家具扫房,要上坟扫墓以向祖宗请香,要买一年中只在这个时候才出现在商店的祈灶糖来祭灶,要贴春联办年货,要煮麻花炸肉丸……小小的院子整日里氤氲在各种美好的香气中,直到除夕夜,一长串的鞭炮炸响意味着新一年的开端。

这四方的小院说来很小,可它又着实不小,承载了一家人365天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小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它早已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瓦,而是为我们全家遮风挡雨,凝聚爱与情感的港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