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第六周第三天

为熊所啮喻

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爪坏身体,困急出林,还至伴边。父见其子身体伤坏,怪问之言:“汝今何故被此疮害?”子报父言:“有一种物,身毛耽毵①,来毁害我。”父执弓箭,往到林间,见一仙人,毛发深长,便欲射之。旁人语言:“何故射之?此人无害,当治有过。”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彼虽著法服无道行②者之所骂辱,而滥害良善有德之人。喻如彼父,熊伤其子,而枉加神仙。
【注释]1耽毵(san):形容毛发、枝条细长的样子。2道行:佛教用语,指修道之功行。

儿子被熊抓伤,对父亲说是被身上长细长毛发的一物所伤,父亲看到毛发细长的仙人,就想射击仙人为儿子报仇。

一种可能是儿子描述不清,让父亲产生了误判。另一种可能就是父亲迁怒于同样毛发细长的仙人。

看故事中的愚人时,自己很清醒。生活中,自己又会愚而不自知,或者,自己知道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爱屋及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与此类似的情感迁移。

比种田喻

昔有野人①,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粪调和其田。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蹈地令坚,其麦不生。“我当坐一床上,使人舆②之,于上散种,尔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一脚,至田散种。地坚逾甚,为人嗤笑。恐己二足,更增八足。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既修戒田③,善芽将生,应当师谘,受行教诫,令法芽生。而反违犯,多作诸恶,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畏其二足,倒加其八。
【注释】1野人:指乡野村民。2舆:原指车、轿等,这里用作抬、举。3戒田:借指依佛教戒律修行。

怕自己双脚把地踩实了,找四个人抬床抬自己去播种,加大踩踏的重量和频次,却不以为然。

顺应天时,播下种子,除草施肥灌溉,种子会发芽生长。这是种子的天性。在某个程序上费劲心机,画蛇添足,只会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甚至适得其反。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吧。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猕猴喻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先所瞋人,代谢①不停,灭在过去。乃于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瞋忿,毒恚②弥深。如彼痴猴,为大人所打,反瞋小儿。
【注释】1代谢:新旧更迭交替,这里指时间流逝。2毒恚:怨恨。

猕猴被大人打了,就去欺负小孩。这真是与人相通呢。人性大多是欺软怕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学道,得五通仙,天眼彻视,能见地中一切伏藏,种种珍宝。国王闻之,心大欢喜,便语臣曰:“...
    jn_2017阅读 2,415评论 0 1
  •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釆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①方法,若入海水漩派泅流矶激之处,当如...
    jn_2017阅读 3,909评论 0 0
  • 驼瓮俱失喻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
    jn_2017阅读 3,550评论 0 0
  • 妇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余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
    jn_2017阅读 1,430评论 0 1
  • 于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旁人见已,而语之言...
    jn_2017阅读 1,0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