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中漫步
各位亲爱的老铁:
大家晚上好,我是林中漫步,一名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也是两位孩子的妈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和育儿工具。
在分享开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去年,我参加了猫叔的剽悍读书营,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到目前为止,在简书已经更文46万多字,另有多篇文章登上了剽悍江湖和其他的公众号。在读书营,我还明白了人要想获得发展,一定要熟练掌握一门技能的道理。于是,我于去年七月份参加了美国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认证班的学习,并顺利拿到了证书。
在八个月的理论学习和育儿实践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最近,我一直在坚持做正面管教育儿工具的分享,也为近20位老铁解答了育儿方面的难题。
下面进入正题,我的分享共分为五个话题进行。他们分别是和善而坚定、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动机、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纠正之前先连接和专注于解决问题。今天着重讲前三个话题。
首先,我们先来说第一个话题:和善而坚定
自从有了孩子,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问起父母为什么要生孩子?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为了付出和欣赏。
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位父母能够这么淡定、从容、优雅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更多的父母不是为孩子软硬不吃、说什么都不听而头疼;就是为孩子胆小、自卑、自信不足而焦虑;不是为了孩子沉迷手机电视、不爱学习,写作业拖延而着急,就是为孩子经常顶嘴、撒谎而生气。
有太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伤心、难过、无能为力,在感叹:为什么教育好一个孩子就这么难呢?为什么我家孩子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呢?我要怎么做,才能拥有一个积极乐观、安静平和的孩子?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养育孩子的难度甚至超过造火箭和坦克。
在此,我想借用一下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女儿玛丽的一句话说:“如果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那一定是你的方法错了。”
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家长,大部分都在用源自自己父母的养育方式来教育孩子,很少专门系统学习过最新的亲子教育理念。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不懂教育,自己吃过很多生活上的苦、挨过多次父母的打、受过很多心理上的创伤,就发誓:等我做了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和颜悦色、不打不骂,并尽量满足孩子。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是对自己的童年有所补偿。
还有一种父母,相信:严是爱,宽是害,用高压的方式管教、控制孩子,总是给孩子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一旦愿望落空,就会动用语言或身体暴力,辱骂和奚落孩子。在这些父母的潜意识里,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很糟。
用娇纵和严厉两种方式教育出的孩子,要么不懂感恩、依赖性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要不就是胆小怕事、没有热情、或顶撞叛逆。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让家长非常头疼的育儿难题。
还有一些父母,明知道养育孩子应该尊重与鼓励,可一旦面临挑战,就忍不住强制加惩罚。可事实是:如果连父母都控制不好自己,又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教育孩子应有的正确态度呢?除了娇纵和严厉,我们还有没有第三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养育孩子的方法,帮助我们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养育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最大的优势:是在系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还有非常多科学实用的育儿工具,能让任何一个没有基础的家长马上上手,解决问题。
“和善而坚定”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的情形。比如“我爱你,而答案是不。”就是一个和善与坚定并行的例子。
另外,为了做到和善而坚定,你还可以这样做:
1.认可感受。我知道你不想停止玩耍,而现在是晚餐时间了。
2.表现出理解。我知道你更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而家庭作业是需要先完成的。
3.转移行为。你不想刷牙,而我不想花钱看牙医,我们来比赛看谁先到洗手间。
4.在约定好的事情上坚持到底。我知道你现在不愿意整理房间,而我们的约定是什么?然后,和善而安静地等待答案。
5.提供选择。你不想睡觉儿,而现在到了睡觉时间,今天轮到你挑一本书还是我挑?
6.认可感受,提供选择,然后以决定你自己怎么做来坚持到底。我知道你想继续玩儿游戏机儿时间已经到了,你可以现在关掉游戏机或者我来关。
有时候坚定需要稍微强一些,而同时仍然保持尊重,注意上面的话语中并没有“借题发挥”,加入责备或羞辱的说教。
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这就是尊重孩子。
相信老铁们对什么是和善而坚定、以及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话题: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念。
想要养育好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养育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影响人成长的除了基因和成长环境,还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我如何解读发生在我身边所有的事情。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如何看待它的。
据我所知,几乎所有的育儿难题都是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造成的。其实,只要你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你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育儿智慧和灵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经历做出合乎自己心理的解读。
一个人首先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做出符合自己心理的诠释,形成个人信念,最后决定自己怎么做。对一个人成长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他的信念价值观。
每个孩子从一出生,他就在和周围人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判断:我是谁,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这个世界对我是友善的还是粗暴的?我该怎么做,才能活下来?或者我要怎么做,才能发挥我最大的潜能?
这个信念虽然是私人的,但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爸妈和老师又共同构成了孩子生长的环境。
我不希望我们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回过头去抱怨,去责备父母。但现在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孩子形成我们渴望孩子拥有的那些品质和能力。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信念。
第一种错误行为是寻求过度关注。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多子女家庭或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孩子通常的表现是:被制止后,会稍停片刻,但很快就会回到老样子,或者换一种方式打扰你。当被给予一对一的关注时,行为就会停止。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不断地出现并打扰你们谈话,他的目的可能就是寻求过度关注。
这时,家长的感觉通常是心烦、恼怒、着急和愧疚。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则是:唯有当你时刻关注我,给我特殊服侍时,我才有归属感。
这时,家长的正确做法是: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以获得积极的关注。
告诉孩子你在乎他,然后说你会怎么做。(例如,“我爱你,等会儿花时间陪你。”)
要避免给孩子特殊服侍。
只说一次,然后就行动。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替孩子解决和解救孩子)。
安排特殊时光。
建立日常惯例表。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召开家庭会议。
抚摸孩子。
设定一些无言的暗号。
第二种是错误行为是:寻求权力。
孩子通常了表现是变本加厉;虽表面服从,但内心不服;看到父母和老师生气时,觉得自己赢了;或者消极抵抗。比如你想让孩子做作业,孩子偏不做,还和你叫板。
这时,父母的感觉通常是生气,感觉受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感觉自己被击败啦。
这时,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让你指挥我时,我才有归属感。
这时,家长的正确做法是:
首先你要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通过请求孩子帮助,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不要开战,也不要让步。
从冲突中撤出,让自己冷静下来。
坚定而和善。
不说,只做。
决定你要做什么。
让日常惯例说了算。
培养相互的尊重。
让孩子帮助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
坚持到底。
召开家庭会议。
第三种错误行为是报复。
孩子通常的行为是: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变本加厉;行为升级或者换另外一种武器。比如,你不让我玩手机,我就破坏家里的东西。
父母的感觉通常是:伤心、失望、憎恶和难以置信。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没有归属感,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要通过伤害别人来扳平。
这时,家长正确的做法是:
承认孩子伤心的感受(你可能需要猜测孩子具体的感受是什么)。
不要将孩子行为认为是针对你的。
通过避免惩罚和还击,走出报复循环。
建议你和孩子都做积极的暂停,然后专注于解决方案。
运用反馈式倾听。
道歉并作出弥补。
鼓励孩子长处。
同等地对待孩子们。
运用家庭会议。
第四种错误行为是自暴自弃。
孩子的通常表现是更加退避、变得消极、毫无改进、毫无相应、避免尝试。比如,孩子总是在课堂上闹笑话,以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家长的感觉通常是:绝望、无望、无助、感到无能为力。
这是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无能,很无助,既然我什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有用。最好不要对我寄予任何的期望。
这时,家长的正确做法是:
把任务分成小步骤。
把任务变得容易一些,直到孩子体验到成功。
设置成功的机会。
花时间训练孩子。
教给孩子技能,并做出示范怎么做,但不能替孩子做。
停止所有的批评。
鼓励任何积极的尝试,无论多么小。
表现出对孩子能力的信任。
关注孩子的优点。
不要怜悯。
不要放弃。
真心喜欢孩子。
以孩子兴趣为基础。
运用家庭会议。
学会识别孩子的错误行为,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念,并给予孩子他所渴望的反应,是我们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养育孩子的前提。
接下来,我们来讲今天的第三个话题: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让孩子不犯错?是不是没有可能?那当孩子犯错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你可以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小时候犯错误时,父母和老师对你是怎样的态度?你从他们那里接收到了什么样的信息?
我说一下我小时候的一个经历。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吃饭打碎了一个碗,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妈妈就在我的后脑勺上重重地给了我一巴掌,一面打一面骂:“我要你有啥用?吃饭连个碗都端不住!”
我当时接收到的信息是怂、笨、无能,我为此感到自卑、羞愧、颜面尽失。就是父母这样的教养方式塑造了我的低自尊和没自信、塑造了我的完美型性格。为了避免犯错误,我尽量少做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我总是陷入过分准备。
现在的你,也已为人父母,你对孩子犯错误,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你会让孩子感到自责、恐惧和难堪吗?
比如孩子喝水时,打破了杯子,你会做何反应呢?
你是会说:“告诉过你,说不要动!不要动!你偏要动,怎么样?杯子打了吧。”
你还是会说:“杯子打碎没有关系,只要没烫着你、没有划伤你的手就好,让我们一起把地面收拾干净吧!”
第一个家长让孩子感觉到的是愧疚,教会孩子的是:听话,乖,不要做任何大胆的尝试。
第二个家长让孩子感觉到的是浓浓的爱意,教会孩子的是:承担责任,犯了错误也没有关系。
既然孩子犯错在所难免,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就非常关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如何看待犯错误、是否能从错误中学习。是“吃一堑,长一智”、还是掩盖错误、试图逃避和不敢尝试。
错误其实是学习的好机会。孩子犯了错误,是你帮助孩子的好机会,是你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的好机会,是你给孩子示范如何对待错误的好机会,也是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好机会。
让孩子知道: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大好时机。这不是娇纵,而是在真正激励孩子们做的更好,又不让孩子付出低价值感的代价。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们不能替孩子而活。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孩子而让他们免于生活,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他们为生活做好准备。
所以下次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你就可以做下深呼吸,平复一下情绪,然后说:“太好了!机会来了。”
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家长可以这样做:
1.要以和善和同情对孩子的错误做出反应,而不是羞辱、责备和说教。
2.在合适的时候,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究其错误造成的后果。
3.在晚餐的时候,让家庭中每一个人说一说白天自己所犯的一个错误,以及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养育孩子、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念、并能把孩子每一次犯错误,都当做学习的机会的话,就为我们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并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次,我将为老铁们具体分享一些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解决问题的育儿工具。让老铁们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果。敬请大家期待。谢谢各位老铁的聆听,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