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件有趣且永不过时的事情,可我学生时代的历史成绩也只是能看得过去,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让大部分历史都变得索然无味,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内心总有读史冲动,却迟迟没有行动。拿起这本书是因为《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对极简人类史的介绍,里面提到大历史的概念,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描绘了一幅人类历史演变进程的全景图,从宇宙演化的视角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我想以这本书作为我读史的起点再好不过。
本书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138亿年宇宙,45亿年地球,35亿年原核生命,2.5亿年巨型爬行动物,25万年智人进化出现,10万年智人走出非洲,1万年农耕时代,5千年最早一批城市和文字诞生,2千年帝国城市诞生,250年近现代,一气呵成,脉络清晰,大开大合的笔墨将其浓缩在十万字不到的书中,作者历史功底之深可见一斑。读完这本书,有一个思考,一点感悟。
大卫将人类出现的历史分为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和近现代,每个时期持续的时间虽然越来越短,但人类的行为方式却改变得越来越快,想想二十年前和现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90后整整一代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以我粗鄙的看法尝试着解读一二。第一,累积效应。书中提到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原因是语言和符号的诞生,这让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以更好、更完整的传承,创新速度也逐步加快。尤其当今社会,不同语言之间的壁垒早已模糊的不可见了,全球进入了共享文明的时代,这些不同经验知识相互碰撞,自然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第二,人口密度与生活节奏。早已有经济学家提出人口稠密程度与生产力和创新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促进了个体之间的信息和思想交流,也使得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和完善,这都是导致快节奏生活的重要原因。既然我选择在上海,就要承受得住应当承受的压力,充分发挥大城市所带来的思想和信息的高速冲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或许有一天我会厌倦这种生活,可让我现在选择安逸我心有不甘。
读史也不读史。读这本《极简人类史》使我的做事和思考的方法论更加清晰,这得益于大卫撰写本书的思维方式。他将人类史置身于整个宇宙的大历史当中,使用时间线、系统的理解方式与历史视角,把所有相关的事物汇集在一个大框架之下,摒弃了历史的细枝末节。心中有了这样的宏观视角,再去学习那些相对独立的中国史、美国史、欧洲史等等,会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呢?我还记得刚上研究生那会儿,一位教授在上课时讲到:如果有人找我带他逛无锡市(我读研的学校在无锡),我一定先带他爬惠山,登到山顶之后,告诉他太湖在哪里?市区在哪里?东面是什么?北面又是什么?等朋友有对无锡有了整体印象之后,他会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样他才不会像现在很多游客的“下车拍照游”一样是个过场,游过之后什么感想都没有。这些都在鞭策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全局观,在树干已经画好的前提下去画每一片叶子,才会事半功倍。
记之,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