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鲜O2O好像很火了,从之前高调炒作的叮咚小区(死了),跑到上海做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在福州也风风火火,好像死灰复燃的感觉。大概梳理一下生鲜零售的脉络,供参考。
首先:机会在哪?
现在主流的看法就是,前置仓+半小时配送服务的生鲜。
所谓前置仓,就是指仓库开在家门口,仓库+门店2合1模式。将门店和仓库的成本压缩,但是物流成本却提高了。通过技术,减少店面人员数量,一般在3-5人/店,极致压低成本,线上线下同时获客,减少获客成本。
前置仓+配送,主要作用为:更快地配送和降低成本。(我拜访过几家这样的企业,其实成本也没压低多少,很尴尬,主要还是在拼规模和订单,规模不到,基本就是烧钱模式)
第二:机会为什么会出现?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生鲜零售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机会,因为传统行业做的真的不错,各方面的成本和效率控制的非常好,基本是极限操作了。
现在这个链条里面还活着的企业都是:很能拼命和很大规模优势的企业。
说白了挣得就是辛苦钱和供应链金融利差。
基本上外来者没有任何机会,包括互联网从业者。
那么,为什么现在机会又出现了呢?
原因有3个方面:
1.80后、90后,新生代的崛起
2.新生代的购物习惯——网购模式
3.技术的普及创造了条件,让原来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如果用户的消费观念不变的话,没有任何机会,我们可能要等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也没机会。
但是,从2015年开始到2025年这十年中,买菜的主力人群发生巨变。80后,90后的崛起成为买菜的主力军,这群人都是网购的原住民,熟练掌握各种网购平台的。
例如:女人从25岁谈恋爱,30岁结婚,35岁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女人的生活轨迹也发生了变化,25岁买水果,30岁偶尔买买菜,35岁有了孩子频繁的买菜。
而他们买菜的主战场不是菜市场,不是超市,而是网购。
网购成为买菜的主要方式。
此时,我们就要考量下用户到底谁了?
如果是中老年,那别做了(不管他们有没有钱),中老年买菜场景一定在菜市场和超市,哪里便宜去哪里。传统卖场的链条做的非常好了,各方利益都是在极限运作,没有啥油水,常规做法玩不出花儿来,也没有被并购的价值。
机会只在80、90后新生代这群人,他们的购物方式和价值主张和中老年人非常不一致。
新生代的需求又是什么呢?
第三: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新生代的买菜需求就2点:性价比和便捷性;
新生代喜欢逛商城、逛街,但是不喜欢去逛菜市场。菜市场、超市这种地方不符合新生代的价值主张,试想想一个80、90后和一群老头老太太买菜,那是什么场景…….
我估计没有几个80后会喜欢的,更别说90后了。
我们从每日优鲜那边拿过用户画像,他们的价值主张就2点,高性价比和便利性。
[if !supportLists]l [endif]高性价比:愿意多花钱,但价格要对得起品质和服务。挑选生鲜环节和提供便利服务环节,被认为是商家必备技能,而不是用户的。用户要求,消费行为能配得起自己的价值主张。(但是,他们实际做法还是低价,因为还在拼市场阶段,还没做到渠道垄断,只能烧钱,拼市场。物流和获客成本,是比较难搞的)
[if !supportLists]l [endif]便利性:即时满足,拒绝延迟,要求30分钟送达。隔天送到不能被接受。比如,我下楼去小卖部买菜的时间也就是30分钟,如果你的配送不能再30分钟内完成,对用户的价值就比较少了。服务门槛越来越高。
新生代对现有的解决方式并不满意,所以机会依然存在。
第三:现有解决方式是什么?
新生代买菜的主要渠道:
[if !supportLists]l [endif]网购;
[if !supportLists]l [endif]小卖部;
[if !supportLists]l [endif]便利超市;
[if !supportLists]l [endif]社区夫妻店;
上述传统的购物方式都不能同时满足便利性和高性价比的要求。
那么谁能满足?
第四:直接竞争对手是谁?
每日优鲜、盒马生鲜、苏宁小店、永辉便利店等、云菜园(这个公司重点关注,济南市,非常好的对标公司)等
(观察了很久,这帮企业,炒概念还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实际上也满足不了,矬子里面拔将军,看谁相对好而已,最后又回到拼价格和拼规模上来)
第五:可能的落地步骤
第一步:绑定商户:为社区小店供应生鲜,最终让他们用我们的平台进货。
第二步:精细化运营用户:利用线下店铺的优势,做精细化运营。用户:拉新;激活;复购;分享,4个步骤。
第三步:前置仓自营模式;作为体验店存在和中心仓库存在。宣传体验作用。
第四步:加盟模式:根据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订单量和用户量,选择自营或者加盟落地,加盟可能是较好模式。
生鲜机会非常大,是风口项目,但是普遍靠资本输血存活,比较难搞。很多从业者,基本都是靠并购来套利的,前期辛苦,差不多是996的工作状态,996还算是好的,其实是007(住在公司一周7天)。
因为不盈利,团队成员天天打鸡血,只要在一个区域做到规模,套住用户,就坐等被收购。创始人团队和资本都可以套利退出了。
整个过程拼的就是:速度和规模。
有几个问题,普遍存在:
[if !supportLists]1. [endif]短期内做到最好也就是收支平衡,高盈利的我还没看到,也许有吧。(物流配送和获客成本,比较费钱)
[if !supportLists]2. [endif]竞争激烈,资本、巨头,互联网从业者、传统行业,都在加紧布局,一线城市基本上没得做了,其他大中型城市还有机会。
[if !supportLists]3. [endif]窗口期短,预估就这1年-2年左右。
[if !supportLists]4. [endif]门槛高,非常依赖资本输血,做不到区域第1、第2,就基本没有后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