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看了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有了区别于第一次观看时的不同感想。成年pi的饰演者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确实,李安作品的伟大之处恰恰在此:作品经得起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空间上的解读。而每一个人对作品的解读又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接下来我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查阅的一些资料相结合,一起来欣赏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故事开始,一位失意作家经妈妈纪寻找到了pi,说pi有一个会让人相信上帝的故事。“相信上帝”其实是指人的一种信仰,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关爱,是人类的一种情绪,是对某种主张、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与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或榜样。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关键在于人有意识,这种意识使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当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便思考许多现实无法提供明确答案的问题,比如人知道自己的宿命是死亡,那么生是什么?死是什么?死后人又归于何处?自然而然,信仰产生了。可以说,人类自诞生以来,便有了信仰。
反观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让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但已知的世界仅仅是宇宙一粒微尘。而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蒙蔽了人的双眼,甚至骄横自大,将许多信仰抛诸脑后。在影片中,pi的母亲说:科学确实能让我们认识外部世界,,而非内心。所以,李安导演的这部作品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了信仰的重要性,因为信仰,人知道世间的是非善恶,而人往往追求真善美;但同时,李安又非常冷静地将人作为高级动物的兽性的一面赤裸裸地解剖出来。在这一次的奇幻漂流中,pi与老虎的共存,便是人的人性与兽性的共存,而在漂流历程结束时,来到人类的社会中,老虎头也不回地往丛林中去,这也是兽性远离pi,让pi继续保持信仰活下去,并有一个幸福结局。
故事结束,pi问了作家一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个故事?”作家的回答是:“有老虎的那个”。同时,从一叠文件中也可得知:日本来的那两位专家也喜欢有老虎那个。在第一次观看电影当我作为观影者面对着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个故事?我的内心都在无数次呼喊着:有老虎那一个故事。即使我知道第一个故事有着重重疑点,但我依然选择喜欢“有老虎的那个故事”。所以,人总是有信仰的,人往往追求着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