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的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去年下半年,我得到一个机会,被引进到一个地方高校当老师。地方进人手续比较繁琐,拖拖拉拉办完调动手续,已经是元旦前两天了。想继续跟进办理,这边单位的规则是,从提出离职到具体办理手续,必须提前一个月时间。我继续办理的话,就正好落在高校寒假期间。所以就等着年后一开学再办理吧,反正“已经是学校的人了”。
2月16日是开学日。之前曾犹豫,要提前几天办理离职手续才合适,以及如何衔接好社保等等。但从过年开始,疫情一下子横切了所有人的生活。先是推迟上班到2月3日;之后又是一周、再一周……
高校是大量人口的汇聚之地,开学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口迁移,因此更是防范的重中之重。一过年,师生们就被告知,开学日期推迟了。至于什么时候开学,要视疫情发展而定。
我自然也无法办理离、入职手续。有人曾经描述过一种尴尬场面,就是告别的人看着电梯门隔断彼此的视线,孰料电梯出故障,电梯门又打开了。我好像也有点这样的尴尬。辞呈提交了,告别的话都说了,在该调动的日子却走不了了。人力部门打电话来问,虽然他们只是例行公事问问现有人员数字,以确定交社保问题。——但心里还是悻悻然,免不了有人家来撵人的猜想,只好无奈地解释。
不过,相比于疫情给这个社会造成的影响,我这一点窘境又算得了什么呢?到今天,疫情已经导致累计死亡病例1868例(2月18日统计,实际数字肯定不止这些,你懂的),还有很多人在死亡线上挣扎。
那么多人因为疫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却也有那么多人甚至不能忍受禁止通行、必戴口罩这样小小的限制;有那么多人冒着危险逆行,也有那么多人带着危险四处撒播病毒;有人在捐款捐物,也有那么多人趁火打劫,发不义之财、蹭不义之流量。疫情是个照妖镜,每个人的素质素养底蕴,都显露无疑。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每一个平平安安生活的人,都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远离源头的那个省份那个城市,都应该庆幸没有在无形中接触到感染源。
当然,疫情之下,没有谁可以真正置身事外。我身边的圈子受疫情冲击的事情很少。但有一个好朋友,个人创办线下培训机构多年,年前跟一家大公司洽谈好收购,快要达成协议了。本来想着年后再来办理的,这下肯定是遥遥无期了。还有个朋友是做线下讲座的,不用说,所有的活动都取消了,损失惨重。很多人处在失业状态,很多人面临降薪了;潮水退去,看清底裤,很多人哀叹:只有体制内才是真正的乐园。
二、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和同学见面
从通过面试开始,我就不止一次地设想,该以怎样的姿势开启我姗姗来迟的讲台生涯,该怎样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亮相。
但没想到的是,各种设想统统都用不上了。
年后从老家回来,便在猜想学校会怎样调整教学计划以应对疫情。没几天,学校就发布通知了,说要推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学校将使用“学习通”软件进行正常教学活动。
注册之后,开始研究软件。2月3号开始,软件官方连续不断提供培训。其中有速课功能,可以简单结合PPT给学生们讲课。于是我紧张地备课、写逐字稿。
又过了几天,系里通知,不用每个人都备课了。软件方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教学视频资源,系里选了一套重点高校老师录的课程,我们教师就负责组织同学们观看视频、写作业就可以了。这意味着每个人的任务量大大降低,我感到轻松之余,也有点遗憾,毕竟组织了一大篇讲稿了,不讲课都可惜了。
接下来几天,就是组织学生入驻软件,分好班级。然后就等着17号的开学。
在大学开学的一周前,中小学生们的开学已经导致一波教学软件崩溃,小学生们的调皮,还迫使“钉钉”出面告饶。大学生们开学,会不会也导致软件崩溃?
我感觉不至于。但周一开学,不到8点,教师群内就哀嚎一片,根本登录不上去。出于防备,我迅速建立起各个课堂的微信群,并准备利用微信群或者小鹅通这些成熟的商业软件开课(学校官方已经放弃唯一使用学习通了)。
微信群在手,不怕学习通崩溃。我准备好大干一场了,却又接到系里的通知,仍然使用学习通,按照原计划方案进行组织学习;只不过不再要求按照课程表的时间学习,鼓励大家分散开时间段登录软件。教师的任务也还是那些。
更省事了。这样子,甚至只要在软件上留留言,让班长组织一下就可以了。我有点不甘心,毕竟这是第一次上课,第一节课,仪式感总还是要有点吧?
最后我决定,就在原定的时间,在各个课堂群里,用微信上个小课,和同学们见见面,算是举行了开课仪式了。
今早8点,第一堂课。我提前在群里跟大家打过了招呼,准时开始,讲了半个小时。之前在微信群、小鹅通等场合都讲过课,没有什么不适。10点,第二堂课,有了前面的基础,讲起来更是轻松。学生们的反馈也挺积极。两次课堂之间,还夹着目前部门用企业微信视频会议功能开的一个例会。
前面十几天,我一直都在焦虑如何开始一学期的教学,现在靴子终于落地了。接下来,就要按部就班开展后续章节的备课工作了。毕竟疫情一结束,我就要真正站上讲台了,那时仍然是要充分熟练的备课。
现在,我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既要上课、学习和写日更,也要给人家上课、备课和批改作业;既要做好新单位的事,也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好原单位的工作,等待疫情的结束。
在兵荒马乱中,我的新生活开始了。——这一天,也算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所以隆重地记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