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虽然已经过去,但四月刚刚来临,依旧还是农忙和播种的季节看到这个图片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
01 甜杆(甜高粱、芦粟、芦穄、芦黍)
今天和奶奶聊天无意中聊到了这个,现在来说应该算的上是“稀罕物”了吧,因为它出现在我生活中还是我读小学的时候,现在基本上没人种了,但是童年它可是我们最喜欢的东西。这种可以跟甘蔗相比的“零食”,虽然个头没有甘蔗大,但是汁水真的多,而且有时候比甘蔗更甜。最主要的是自己家种了的时候吃起来方便,回家拿个刀砍一根回来就是了。还记得那时候大家都很喜欢吃,每次读书带一袋子去,一下子就吃完了。虽然甜杆好吃,但是不得不说它也给我带来了一些烦恼。小时候吃甜杆儿最痛苦的就是总会拉到嘴或是手,动不动就是皮被刮伤了,然后就流血了,因此每次都要小心翼翼的。以前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地头田边都能看到甜杆的身影,到了每年最热的三伏天甜杆基本上就长成了,拿把镰刀把甜杆从根部砍断,剥掉上面的叶子,在用刀把它一节一节的砍断,然后就可以上牙咬着开吃了,吃法跟吃甘蔗差不多,把外面稍硬的外皮扯下来,就露出了里面清脆又有甘甜多汁的穰,咬一口在嘴里,慢慢地把里面的汁液都咀嚼出来,甜甜的汁液冲撞着舌尖,别提有多清爽甘甜了。虽然甜杆好吃,但是嘴巴长泡或者嘴巴有点烂掉去皮的最好别吃(我奶奶说会越吃越烂,农村把这个叫捉烂),别看甜杆瘦高瘦高,用处还挺多,甜杆的穗可以用来做扫把(以前家里的扫把都是这种穗穗做成的) ,它的叶子却是牛最爱吃的美食,或者也可以喂鱼,最后把汁液吃完的残渣晒干以后还能放去灶台里面用来烧火,真的是用处多多(听说甜杆还可以用来酿酒,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哈哈哈哈)
02 高粱
说到高粱,很多人的脑海回忆的一定是莫言老作家写得《红高粱》以及由周迅和朱亚文拍的红高粱电视剧,读罢莫言的《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亮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红,无边无际。没有莫言老先生的文学功底,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记忆中的高粱。这种和甜杆形式双胞胎的植物,不仔细看的话你真的会以为它们就是同一种植物,如果你要问我区分的方法是什么,那我还真的不知道,但是我一眼看过去我还是可以分辨出来,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高粱的穗和甜杆的穗一样,不同的是高粱就是要穗,穗上的那个就叫高粱米,等它熟透的时候就用镰刀把那个穗割下来,借助器具把高粱米弄下来,晒干以后拿去打米的机器那里脱皮,脱皮以后的高粱米吃法可多了,可以和其他东西混在一起煮粥,喜欢喝酒的家里会和红薯一起用来烤酒,我记得我家就是用来做高粱粑粑,高粱粑粑做出来的颜色和高粱一样,都是红色的,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比起糯米粑粑,高粱粑粑,我还是喜欢用红薯做的红薯粑粑,闻起来更香,吃起来更甜)。高粱的杆杆也是可以用来吃的,只是不怎么甜,可能把全身的养分都积累在高粱穗上面去了吧。不过说实话,到了八月份的时候,那红汪汪,压成一片片的高粱真的是特别好看,为乡村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03
玉米(苞谷)
经常出现在餐桌的东西,不能熟悉的在熟悉了,和它们两个惟一不同的是,它会“怀孕”,会在身侧孕育出一个或者两个小玉米棒,而且还会长胡子,刚开始的时候是白胡子,后面慢慢变成粉色(我看到的好像是粉色),最后就慢慢变黑了,一般播种的时候都是两粒一起放,用奶奶的话就是容易授粉,才会有更多的玉米棒,防止都是公棵(有些玉米杆杆上不会有玉米棒出来,老一辈的就叫做公棵),但是公棵的杆杆很甜,可以和甜杆相媲美,可能是因为不要孕育玉米棒,养分都长自己身上了吧,哈哈哈哈。在这边,一般会种三种玉米,一种是甜玉米,煮起来吃的时候真的比一般玉米要甜。还有一种糯玉米,虽然没有甜玉米那么甜,但是吃起来也是软软糯糯的。(但是这两种玉米播种的时候就比较麻烦,有时候是种子坏了没有发芽,有时候就是在土里的时候就被虫子咬坏了或者叼走了,害,可能好吃的东西经历的要比平常的多吧),第三种就是普通玉米,一般就是用来烤包谷酒,或者喂鸡喂鸭什么的,很少人会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烤玉米,裹一层绿外衣,放在架子上或者炭火烧,熟了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黑,但是比煮的玉米要更香。
开始长胡须了
_
哇,这个头好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