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到现在这时代似乎是过时了。中国社会这一二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城市在扩张,农村在萎缩。这种扩张和萎缩并不仅指土地面积,而是人口的流动。现如今农村年轻人都奔向了城市,农村仍是广袤的,但已寥落,连庄稼都长得有气无力。我们的社会从乡土社会转向了现代社会,也许有一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会被完全抛弃。
但是抛弃了生活方式,乡土的精神内核也不存在了吗?未必见得,因为中国的历史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我们的民族有着根生蒂固的乡土观念,即使身处大城市,即使原就出生于城市,但几千年的遗传密码在我们身体里,我们的心仍被泥土束缚着。
农业生活是不流动的,土地在那里,庄稼在那里,收了这茬还有那茬,种了这一季还有下一季,农民伯伯日日夜夜守着一块地,虽然艰苦,但是安心,因为人人都明白,只要你付出了,总会有收获。
农村人喜欢聚集而居,不单是平原,当出门旅行,车行在崇山峻岭间,我们会看到很多小村庄,极少有一栋房屋是孤绝在一地。人们聚合在一起,能够起到互相帮扶的作用。也是由于人口的繁衍,就好像一棵树越长越丰茂,生出许多枝枝叉叉,最后亭亭如盖,颇成规模。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群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老死在这块土地。当地人对这块地的气味,这块地面上的每一道沟,每一片叶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生活作息不用思考,是下意识的行为。人与人之间也无秘密可言,你年轻时候做了一桩荒唐事,即便你想改邪归正也难,因为你自小做的每一件都在人们心里种下了,刻下了,是清洗不干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并不是契约,而是桩桩件件累积下的,也就如现代社会的信用。那些人自你是光屁股小娃时就认得你,在你小时候不知掩饰的时候就熟知你的性情特点,你穿着再名贵的衣裳也只能在他们眼里露了形骨。
到了我们现代社会,似乎大家都已经脱了泥土气,但我们果然就摆脱了吗?事实上我们很多行为举止仍是乡气的,比如我们去办事,不去遵着规则,而是削尖脑袋找熟人打招呼。我们穷尽全力去买房,没有土地,没有了安全感,我们努力想凭着几块楼层板,就像是在土地上种下自己。
乡土气并不是贬义,其实当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若是你还能有有几个知你所来,知你所往的朋友,那是你的固守之地,是你的幸福,至少能让你感觉到自己不是一块浮萍,你有你的历史,他们能证明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