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年纪稍大,就看不了太揪心的书或者电影。
最近读余华的《活着》,常被书中主人公福贵的跌宕起伏的命运击痛胸口,时不时就会升起读不下去的念头。
曾经风光无限的富家公子福贵,祸由赌博而起,自己的命运也像被拽进一个无底的黑洞。
妻子、儿子、女儿、外孙一个接一个地离世,这一家只剩下风烛残年的福贵一个人。富贵觉得,他的长寿甚至像是一种诅咒,命运要叫他活着,让他感受到失去亲人的割肤之痛。
读罢此书,对王小波的一段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年轻的时候,人想要吃,想要喝,想要去看云,想要过很多快活的日子。可是慢慢地,人就像挨了重锤的牛,就是被生活的重锤一锤一锤地砸下来,砸到了完全沉默,不能反抗,说不出话来。
这只能叫活着。
为此,当寒气袭来的时候,就得裹紧自己,和温暖的人在一起,多积点福报。也许以后的日子,就是拼福报活着,谁福报多就活得好一些吧。
很多时候,爱情或者婚姻,其实就是一物降一物。
两个人合适不合适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爱情不是彼此尊敬,彼此谦让,彼此相敬如宾。大多数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拿捏得住另一个,而另一个也心甘情愿被拿捏,这样的婚姻基本上不易散伙。
好的关系,一定不只是卿卿我我,而是彼此温暖,互补互赏,让对方变得更绽放更灿烂。
在一起的时候,彼此放松、舒适,好像不在,又好像无时无刻都在。无论友情,还是爱情、亲情,都是这样子,既有关连,也有边界。
曾经觉得人老了最理想的生活,是有山有水,柴门掩扉,老松迎客,松下牡丹、菖蒲、兰花、桂花,一茶一室,又素又简。万卷书在心中,万里路已走过,庭阶苔痕绿,往来不过三五人,明月之夜,可听松风观月影。
人与人之间,繁华多是浮表象,杯盏交错假相多。朋友不在多,三俩知己,素心相交,彼此真意,说与不说,都懂。
秋天了 ,多好啊。
秋天的光线像金属一样,织在我的身上,闪亮着一种坚韧的光泽。我在秋天织一件绚美的毛衣,套在身上,即可抵御一个漫长的寒冬。
气温已降,收拾好了风扇与夏被,仲夏的炎热也就记不得了。
换了被子,喜欢钻进被窝的那一刻,软软的,暖暖的,那一夜秋雨和刹那入凉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