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之旅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课内大量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而正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为我们广大师生开启了这扇阅读的智慧之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更是把学生的阅读带入丰美的语言文字的“大草原”。
起初的“山重水复”。还清楚地记得2015年的那个春天,学校组织全体一线语文老师听课,是几节关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示范课。什么“单元导读课”、“精读引领课”、“整合品析课”……我们听得云里雾里,困惑重重,这样上,能行得通吗?“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讲得那么少,读得那么多,学生们能吸收吗?我们尝试着依据“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设计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因为长期的传统的教学习惯,总是不知不觉陷入繁琐的课文分析中,难以实现“语文主题学习”所倡导的“大量课内阅读”的内涵,《语文主题丛书》只能布置学生们课下阅读,师生之间无法得到及时的分享和交流,也无疑加重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
引领中的“柳暗花明。”正当一线语文老师们在实验改革的困惑中摸索前行时,市、县教研室“主题学习”课题组的专家们及时把脉,给老师们发放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师用书和精编教案,从实用和实效角度诠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内涵,用精细的课例和策略引领教改方向和教学路子。同时,自上而下的教材培训、集体备课、各级各类有关“主题学习”的观摩课和优质课纷纷展开。专家的引领和优秀老师们的示范,日渐拨云见日,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知不觉发生了转变,也逐渐把握了“主题学习”的内涵,实现了由“内容分析”式的语文教学向大量阅读为主要特征的语言训练式语文教学的转变,达到了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一本本编排精致、文质兼美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终于从课下的阅读跻身课内,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
师生共读分享收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强调老师少讲,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主题学习丛书》里那些出自名家的经典精美的文章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丰富。举个有趣的课例,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童话”这个主题时,我引领孩子们精读了英国作家王尔德《巨人的花园》和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去年的树》,重点交给孩子们读童话的方法,只在课内就整合了《主题学习丛书》中王尔德的另外一篇长达三千字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同时迁移巩固了作者“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还整合了《语文主题丛书》中新美南吉的另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买手套》,推荐学生课下自主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中另外几篇经典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诚实是最重要的》,并推荐了《主题丛书》中出现的整本书的阅读:《木偶奇遇记》、《宝葫芦》、《柳林风声》。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阅读童话的兴趣,我还组织孩子们围绕《主题丛书》提供的内容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踏踏实实地举行了一场“走进童话的盛宴”。类似这样的围绕单元主题整合阅读、群文阅读的课例逐渐占据了我们的课堂。
丛书阅读采撷硕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推广,《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入课堂,使得师生从此告别“一个学期两本书”的狭窄的课堂教学缺憾,并将课外大量阅读引向系统化。每个学期,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包含十本左右,几乎每篇都是专家老师们精挑细选、与教材编排十分契合的精彩文章,每本书后面还有推荐的整本的经典作品,学生足以完成每个学期的课外阅读量。就拿我现在所带的四年级来说,如此按部就班地读,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四十万字以上的阅读量。最值得欣慰得是,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对《主题丛书》阅读情况的检测,学生们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18年下学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陈中杰主任主编的《书润沂蒙》仿佛及时雨,摆在了每位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捧读间,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的“大量阅读”更坚定了信心,对小学12册教科书与全套“主题学习丛书”的整合方式和操作流程有了进一步的明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语文主题丛书”正契合了课标阅读的目标和要求,与教材相辅相成,既夯实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巩固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人曾这样打过比方:把学生领进图书室就像把羊儿领进了丰美的大草原,这一本本精心选取编排的主题丛书,不就是一片片供学生尽情畅游的阅读的大草原吗?借用徐志摩的诗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我们撑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长篙,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船,向“阅读”的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