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柿熟菱红的季节。
“德国人”邀约一群小学同学去他城郊乡村的舅家玩,阿卜一早就开了车在城中兜圈接人,10多位同学与“德国人”一起走亲戚。
“德国人”是有响亮大名的,在我们刚读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就跨出国门去了德国。因为稀罕,同学们便送了这么个外号给他,并且把这个外号叫得很正式,使用率超过其大名。
估计“德国人”提前跟他老舅下了单,我们一群“鬼子”要去扫荡他们家的杂粮瓜果,体验农式休闲度假。所以,一到他舅家,桌上早摆满了玉米、红薯和瓜果,一群年已知天命的老同学,仗着一个“老”字,也不讲虚情,爱吃什么就直奔主题,尽情扫荡。
“德国人”的舅家在村前头有一片菱塘。眼下正是红菱上市时。知道城里人图个新鲜,“德国人”的舅母在我们人群刚到时就着了高筒雨靴、揣了淘萝去为我们采菱。
新奇于采菱的过程,我们几个也巴巴地跟着“德国人”的舅母,到菱塘看采菱。
那菱塘,浅掠一眼,一池的菱叶。弥漫如云,朵朵覆簇簇,恰似绿萼开得荼糜;满目翠色,盏盏叠丛丛,已是叶密不见水色。
“德国人”的舅母拉过一个浮于塘边的木桶,轻巧跨入。那菱桶很大,长约1.5米,宽有1米,桶高大概也有50公分。采菱人端坐一头,那菱桶便前头微斜吃水,后头稍稍翘高。双手入水轻划,菱桶便在菱叶中摇曳起来。微微倾斜了上身,采菱人左手拎起一蓬翡翠似的菱叶,右手已飞快地摘了那挂在叶丛下如红宝石般的菱角儿。挂在红菱下的水珠在正午的阳光中滴落,如镶了金边的白玉飞溅。
红菱,鲜得撩人;采菱,美得醉心。
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如果你愿意用美的心意去诠释,那么,你随时可以让自己活在诗情画意中。
有一刹那的冲动,也是很想坐进菱桶,哼着小曲采那红菱。特别是后来,迟来的“油桶”为解我们的菱馋,再次来到菱塘,脱了鞋袜坐进菱桶时。
以为他坐不稳菱桶,以为他可能会落水出糗。这坐菱桶还真是个技术活,如果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桶便翻了。却不知,“油筒”采菱的模样竟是那么自在,那么帅气,还那么可爱。那神态,恍如又回到了四十年前那少年读书郎的青涩与纯真。忽然就觉得,与同学一起的感觉真心好。也许容颜不会再返青春,而心却会重归纯真。
到底,我还是没有动坦。默默地在心里讥诮了一通自己的矫情,却也知道,农村承包了这么个菱塘,每天早上的菜市场里,需要从菱塘中摘了菱去换零化钱贴补家用的,岂是我们可以任性挥霍得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十月的天气已是秋深天凉,踩进泥水中的赤脚终是有些冷意的。“油筒”采菱是因为念同学之情,而我如采菱,则纯粹只是为了逐个新鲜罢了。
农家的午餐,本色、味美。也许没有大酒店的精致,却有生态的纯正。一桌亲情菜,几杯暖心酒,时光便从此烙下人生经过这个站点时的温暖。
无论在哪里,无论参加何种的活动或聚会,都喜欢给自己留出一段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孤独,有时是一种至高的享受。
趁众人还在酒酣言兴时,搬一把竹椅,端一杯清茶,在农家屋前的廊沿下晒着太阳。边上陪着温柔摇尾的小犬,耳边不时有母鸡觅食的咕咕声,秋天的阳光,抚在脸上是暖暖的微痒,人的思绪也便懒懒地开始清空。这样的光景,便应该可以算得是岁月静好了。虽然只是偶尔,但似乎在那样的一刻,灵魂有了安憩的地方,世事也便成了浮云。
其实,风景的美好或者平淡,在于看风景人的用心用情;休闲的舒适或者趣味,则在于心情的一张一弛之间。
屋对面的披间里,那个从我们来时就在剥豆荚的老人,还在剥着。估摸着年纪也有70多了。淘萝中,豆子已是小山似的了,青油油的煞是养眼,而竹筐中的豆荚却也还是实沉沉的。剥豆的指甲有些翻翘,还嵌着些黑色的泥土,手背上的皮肤皱褶而干裂。
“阿爹,剥那么多豆子做啥用?”
“我家媳妇要曛青豆呀。”
“这一筐,今天必须剥完吗?”
“是嗳,媳妇下班回来要烘的啊。”
忽然就觉得,有一种温情荡漾而起:家里,有一位能操劳着的老人,是多么令人安心,就如一盏夜晚亮着的灯,无论归家多晚,总有一个温暖的等待,即使光微如豆丁。
有一种爱,叫做守候。我们,漫长四十年,即使音讯如游丝,也被情谊的梭,穿织成了坚实的网。有一个同学相聚的群,便如一盏守候的灯,冷暖欢痛时,都能汇聚一起。
终于,亲爱的同学们酒足了、饭饱了,想玩的乐子也没了。走一圈村道,踩几脚鸡屎鸭粪,化不了多少时间,想叫一群读书时就不那么能坐定屁股的人,在那里喝茶闲聊,看鸡漫步、观犬打盹,享受乡村的阳光,对他们来说譬如拿份竹简读古书--纯粹受罚。
门口有柿树,树上的叶子已是渐暗,青黄的果子却还挂着几颗,许是树的主人在不经意间留下的,便有不改当年淘气的“老玩童”非把它们揪了下来,还不好生生地揪,生脆脆的就让它们掉落了地上,摔伤了果肉,凭地叫人心疼。
既是得了一个好天气,便无论如何都要赚足了难得相聚的每一刻。有同学提议去西山漾。
西山漾,之前去过。那一次恰好天气有雨,一伙儿人在仲春时节欣赏满漾烟雨色,倒也是清雅有韵。
这一次,茶,已在乡下喝足;天,也是秋阳和煦。
莫辜负,好时光,我们乘快艇去!
没有了年少时的轻灵身形,却有着飞扬的快乐。
我们的欢笑,在扑向脸庞的清风里;我们的情谊,在艇边激荡的水波中。这风,这水,成就了我们同学情谊的永久丹青。
已经不会有再一个的40年让我们等待相遇。既然老天安排了我们能在现在的这个40年相聚,那么我们就不妨好好珍惜着,美好我们每一次的相约同欢。让我们在开始第二个40年的行程中,每一次回首都是快乐,每一个回忆都是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