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旗下付费阅读产品得到APP2015年12月上线,2017年2月21日CEO脱不花在直播中透漏,目前用户529万,日活42万,订阅份数130万,由此可推算营收最高达到2.5亿。
其中李翔商业内参,上线仅3个月,获得7万订阅量,产生了1400万的营收。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专栏,截止到今天订阅量>17万,营收超过3400万。
市场上不缺知识付费类产品,是什么让得到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答案是当一个产品进入了用户的“习惯区间”,产品就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
所谓习惯,就是一种 “在情景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
当用户形成习惯后,使用产品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提醒,不需要督促,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
那么如何让用户习惯你的产品呢?
《上瘾》给出了一个极简的“HOOK”模型,触发——行动——多变酬赏——投入,诠释了很多畅销品所蕴含的理念,揭示了这些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产品和服务让人欲罢不能的秘诀。
万事开头难,第一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也叫“触发”
触发分为两类——内部触发和外部触发
要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首先要了解用户的想法和情感,什么时候用?为什么用?借助你的产品解决什么问题,消除什么烦恼?填补什么情感需求?这就是内部触发。
得到卖的是知识,它的定位就是有学习需求的人,这些人有什么烦恼和需求呢?
迷茫,找不到方向,焦虑,对未知很敏感;
时间碎片化,很久才读完一本书;
没时间学习,有知识焦虑症;
学院派知识,跨界知识无从获取;
不知道学什么,担心有一天被时代甩下。
所以罗胖就抓住这一痛点,主打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你的生命充满成就感。
痛点开启了内部触发,它创造了一个简短情景暗示,每当用户感到“痛”,他就会……
这个痛不是痛苦,而是一种“痒”,他潜伏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渴求,当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不适感就会出现。
用户的内部触发被触动时要及时的引入外部触发,我们身边任何东西都可以充当行动召唤,这些信息会告诉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
注意到了么?
得到APP是橘黄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进入应用后很多地方(播放按钮,进度,标注等)都是橘黄色,中央“得到”存在感很强,在此,用户获得了关于下一步行动的清晰指令,那就是,点击这个颜色鲜明的按钮。
除此之外,做广告,通过搜索引擎推广,熟人推荐,优秀平台转发等都是有效的外部触发。
罗胖《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知识发布会,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下的推广等都能获得用户关注。
要吸引用户,就要揣摩用户心理,把握痛点,内部触发+外部驱动。
触发之后,第二步就是刺激用户行动
行动要兼具动机和能力,有了动机,还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
动机决定了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动。
比如你的手机响了,是得到直播信息,瞟一眼看题目不是你感兴趣的,老师不是你喜欢的,就不会打开,这就是动机不足。
人类行为无外乎受三种动机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吸引了用户关注后,还要降低用户对新事物的抵触感。尽可能的简化产品,为用户使用过程扫清障碍,从而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能力。
得到的主打是音频
罗胖的主业是电视,很多同行问为什么不用视频?视频多丰满。
他答道:“我现在做的是知识服务,知识最重要的是传达,视频对用户的流量耗损大,要求全神贯注,制约了用户,而音频解放了用户的眼睛和时间,无论在做家务,上班,健身时都能使用。”
你看,为什么用户不用你的产品,有障碍啊!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用户的进一步行动,福格总结了影响任务难易的6个要素。
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非常规性。
究竟是时间不够,经济不达标?体力消耗过大?产品太难操作,还是不符合常规?
问问自己哪一个步骤能让用户继续下一步,
将简化使用过程作为设计宗旨,消除障碍,推动用户跨越福格所谓的“行动线”,采取下一步行动。
得到APP版本更新频率是21天,比同类产品快了63.16%
事实上选择项越多,用户用于权衡的时间就会越久,太多或者无关的选项会让他们犹豫不定,不知所措,甚至就此罢手。
要提高用户发展成无意识习惯的可能性,行为一定要易于实施,动机一定要合乎常理,才能减少有关下一步行动的思考时间。
行动之后,要给用户多变的酬赏,让用户得到额外的满足
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那些欲罢不能的产品或多或少都利用了这几类酬赏。
社交酬赏,来自他人的认同
人是社会化的物种,彼此依存。我们学习专栏,通过留言,发帖,与老师和其他人互动,被精选,被点赞,被认同,被喜爱,从中就会得到满足感。
猎物酬赏获得资源,信息,金钱
目前得到有商业,经济,政治,心理,科学等21个专栏,提供各个学科的资源,还在持续更新中,你想要的它都有。
每隔一段时间,请大咖驻场,推出精品小课程等让用户不断追逐。
自我酬赏,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今日学习板块,提示更新多少篇,完成任务后可获得✔。
每日学习情况自动记录
完成一定任务后获得勋章,并随机奖励精简版电子书。
多变的酬赏让用户获得预期之外的体验,参与热情度更高,对产品越来越依赖。
最后让用户进行越来越多的“投入”
用户与产品接触的越多,就越离不开它。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产品赋予更高的价值。尽力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为了避免认知失调慢慢改变自己的喜好。这类倾向会导致一种“文饰作用”心理。这一心理使你相信,这样做肯定值得,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为此花费了时间,付出过。
世上的玫瑰有千万朵,小王子却独爱星球上的那一颗,因为付出过。
一款产品如何才能让用户不断接受,直至养成习惯呢?
答案就是点滴投入,让用户形成偏好,但是用户只有在享受了酬赏之后才会对产品进行投入。
得到每天为用户提供6条免费语音,时长2分钟,大部分都是商业大佬的观点或科学理论;
每天免费赠送一条金句;
《逻辑思维》1元即可收听
………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免费让不付费的也能持续使用软件,开始投入,也为后续收费做好了铺垫,我就是听了免费的内容,才开始订阅专栏的。
订阅用户也可以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并且允许限定名额人收听。一般来讲,收费后内容理应被封锁,但是你可不要小看这个设计,对于分享者来说,是一种独占资源的优越感,对抢读者来说,有一种抢到微信红包的快感,没有抢到的,也刺激了对方的好奇心理。不知不觉中就加载了下一个触动,带动了订阅人数上升。
至此,一个“上瘾模型”的4循环已经完成,触发—行动—多变酬赏—投入,触发要显而易见,行动要易于实施,酬赏要超出预期,投入贵在点点滴滴。
那如何利用“HOOK”模型,让用户对自己的产品上瘾?
需要先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自己会使用这个产品吗”,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品会帮助用户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尝试使用上瘾模型了。
使用模型创建用户习惯需要进行“习惯测试”。这将有助于你理清哪些人是你的粉丝?哪些容易让用户形成习惯?你的产品特征为什么会改变用户行为?
习惯测试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用户
搞清楚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确定有多少以及哪些用户满足你的条件。
第二步:分析用户
摸准用户的脉,研究忠实用户的行为和习惯路线,找准路径,就能改进产品体验来鼓励用户行为。
第三步:改进产品,
有了新的见解和新的想法,就要应用到产品中,推动新用户成为忠实用户。通过渠道更新、内容变更、功能去除,现有功能增强来达到这一目的。
想要做好产品,寻找机会的第一步是照镜子,保罗格雷厄姆建议,去想“我希望其他人给我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我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你至少会有一个用户——你自己。
想让用户对自己的产品上瘾,就要全面了解产品,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用户,然后利用上瘾模型4循环,触发—行动—多变酬赏—投入,让用户产生路径依赖,想到第一件事情就是使用你的产品。亿万用户对产品的爱,才能成就产品为市场的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