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获取知识的机会。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学校普及的社会,大多数的孩子们都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脑力活动、交流的技能和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特意设计的系统性的和连续的培养才能获得。由于这些知识不可能随意地获得,所以必要的知识应当被选出并在学校里传授。这正是开办学校教育重要的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上学校学习,都要在学校里学习重要的技能知识。那么在学校里面课程就非常的重要了。“课程是立校之本”。一般的学校主要用于英语/语言艺术和数学学习的时间最长,然后是社会学习和科学两门课,还要接受艺术教育和健康教育。美国的学校课程设置与我国的学校课程设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国家的学校,语文(美国是英语,都是母语学习)、数学、外语(多数是英语)、理化生(科学)、政史地(是不是“社会学习”?)、艺术、体育。
在美国高中里,学校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是均衡的。数学、社会学习、科学、英语和体育、艺术。同样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我们的学校,现在有了生涯规划课程,与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不是有相似性呢。当年哈佛大学校长詹姆士.B.柯南特,提出所有的年轻人都要上综合性中学,学习英语、社会学习,数学和科学的核心课程;为全体学生开设的美术和音乐课程;为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开设有高层次的核心课程;除了通才教育的核心课程和职业教育以外,还要有选修课程。满足接受中学教育的多元化学生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这些主张变得不合时宜了。课程变得混乱起来,人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和怎样学”。
“学些什么”,就是课程问题。在我们国家,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除去国家课程,各所学校按照学校愿景、学生需求、社会需要等,纷纷建设起自己的“校本课程”。
古德莱得先生研究发现,在美国的教育中,高中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到学校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学校开始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为大学上大学做准备,一个是为就业做准备,这样课程就有学术性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
在他调研的学校里边,学术课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大学录取时需要四门基础学科,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社会学习和科学。这里三门学科上都采用了按学生能力和成绩分班的形式来教学,初中也普遍采用了分班教学的方式。从表面上看,将学生按成绩分班教学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把学校里有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或班级,来减少在同一小组内或同一班级内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和表现上的明显差距。所以很多学校把班级分为了慢班、中班和快班,在这一点上和我们中国的教育非常相似。
我们中国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分班处理。而在高中往往却有很多学校成立了实验班。当然成立实验班的目的,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招收到更好的学生。古德莱得研究发现,在普通的没有按成绩分班的混合班,他们的表现,更加接近快班(或叫高班)。快班(高班)往往成绩更突出,学生们认为老师较多地关心他们;而慢班(低班)的学生则认为老师对他们惩罚较多,关心较少。这样下去就是,“慢班”越来越“慢”,孩子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差。快班与慢班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做,对吗?
按照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成绩差一点的学生通过与成绩好一些的学生交流、合作,能够提升后进学生的成绩。所以分层教学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现在我们普遍采取“随机排位”的方式进入初中学习,如果分成“快班”“慢班”,对于“慢班”学生,就很难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了。高中尝试一下可以,只是有“实验班”和“普通班”,普通班里也有好学生,也会追赶“实验班”。
那么究竟该不该分班教学呢?究竟怎么样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呢?这个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研究的内容。学校的发展中,很大程度上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公平的学习机会。但如何照顾个体差异,却有更多的值得研究的地方。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