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生于苏北盱眙县著名的大云山(大云山汉墓所在地,说起来是“山”,其实海拔高度不足百米。)脚下的一户书香门第,由于社会历史因素、世俗传统观念习惯以及农村大环境的影响,作为家中长女的她没有读过多少书(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然而在那个书香味很浓的乡绅家庭,奶奶仍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尽管她识字不多,但识事理、顾大局、明人伦、辨是非、知荣辱、晓善恶、清美丑,再加上她天性勤劳节俭、乐善好施、温婉可亲,村里人除了十岁以下的小学生之外,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她“大姑”。
奶奶年轻的时候就体弱多病,嫁入骆家时,我们骆家已家道中落,也没能享几天福就跟着爷爷走南闯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都留下过他们年轻的足迹,解放前夕,带着一身疲倦和一丝乡愁,奶奶抱着我三岁的父亲,跟在我爷爷身后,从当时的首都南京回到了魂牵梦绕中的故土,依偎在大云山脚下。五十年代中期,奶奶又抱着我的姑妈走村串户,于田间地头、瓜前李下、家前屋后辛苦劳作。
七十年代,放下刚学会走路的姐姐,奶奶便将我抱在了怀里,这一抱就是十年,直到我跟随父亲进了城,她又抱上了我的妹妹。十年中,天色已晚我翘首以盼田间劳作的妈妈归来的时候,奶奶抱起我;翻看相册,两眼盯着在外读书的爸爸的照片发呆的时候,奶奶抱起我;跟在玩伴后面遇到沟沟坎坎摔了跟头的时候,奶奶抱起我;顽皮落水的时候,奶奶抱起我;遇到恶犬狂吠的时候,奶奶抱起我;生病去看医生的时候,奶奶抱起我;闻到肉香却够不着灶台急得直哭的时候,奶奶抱起我,爷爷因我不乖举手佯装揍我的时候,奶奶抱起我。奶奶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抱起我,用她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和瘦弱的臂膀,吃力地抱起我,放下,再吃力地抱起,再放下,直到她抱不动为止。
二零一六年国庆节期间,我不小心摔折了右脚脚跟,回老家卧床静养,见我父母给我端茶倒水、端菜递饭,奶奶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晃晃悠悠地来到我的床前,一边心疼地察看我的伤脚,一边打趣道:“哎!奶奶抱不动你了,不然奶奶抱你到桌子边上大家一起吃喝多好!”在奶奶侧身抹泪的一瞬间,我禁不住叫道“奶奶,过来,我想抱抱你。”也许是我的声音有点小,也许是几个月未见,奶奶的耳朵越发不行了,她竟没有一点点反应,转过身子,拄着拐杖,又颤颤巍巍、晃晃悠悠,拖着她那双穿着紫色布鞋的小脚,走出了我的房间,泪眼迷离中一个矮小瘦弱的、熟悉而亲切的背影慢慢远离了我的视线。此时奶奶的身体虽算不上硬朗,但我绝没有想到这是我跟她见的最后一面,她对我说的这句话竟然是她对我说的临终遗言。
在老家待了一周,我刚回南京不久,奶奶就病了,进入十一月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父母考虑到我行动不便,告诉我只会令我心急如焚却又力不从心,便一直将奶奶的病情隐瞒到二零一七,父亲、姑妈、姐姐、妹妹被奶奶抱过的骨肉至亲轮流将奶奶抱着搂在怀里,喂吃喂喝;又抱起解决身体排泄,唯独缺了我。考虑到我脚伤未愈行走不便,又考虑到南京的小家走不开,家人安慰我说:“奶奶没事,就是挺想你的,不过春节快到了,等春节一起回来吧!”可谁知奶奶就这么匆忙地走了,我没能见到临终的奶奶,没能抱他一抱。得知奶奶病痛缠身的这半个月内,我白天心不在焉、魂不守舍;夜间或彻夜难眠,或多梦易醒,苦不堪言。一次,我梦见自己偷来马良神笔,给自己画了一只脚,可谁知神笔已年代久远失去了灵性,画出的脚不能活动,急得我直跺伤脚,醒来脚踝更肿,眼眶已湿。
没能临终尽孝,没能送奶奶世俗路上的最后一程,本是作为子孙的我的一大憾事。不过稍感庆幸的是,自己早前见过这样一句话“为年老体衰的亲人消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也是一种孝”,几年前便给信仰基督教、识一点点字的奶奶买了本《圣经》,奶奶不认识的字、看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我父母姐妹,每当我放假回家,奶奶都让我讲《圣经的故事》给她听,不过我总是给她提条件,奶奶总是嗔道:“那有孙子跟奶奶提条件的?”不过奶奶在察言观色一番后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便只能应允,好奇而又佯装生气地说:“那你说说看是什么条件,我尽量满足。”我佯装严肃地说:“第一我们今后给你钱或买东西你不得推辞,第二你不得偷偷给小辈(重孙女辈)塞钱。”每当此时,奶奶总是笑着满口答应,可我刚跟她讲过《圣经的故事》她就“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奶奶虽识字不多,不过她本就是一个具有人生智慧的人,信仰基督教后更能对自己一生所受的磨难处之泰然、无怨无愤,对自己这样顺忍不贪、乐善好施、积极有为的虔诚教徒死后灵魂升入天堂有坚定的信念,因此奶奶“走”的时候也许会有遗憾,但内心一定没有恐惧。
一月十六日,我抱着了奶奶,是奶奶的骨灰盒,前往墓地安葬,很轻很轻,我知道奶奶的灵魂已进入天堂,我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