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2020学习成长营有小伙伴问我怎么能保证一周两篇文章的高效输出频率,平时又是怎么做时间规划的。
听到这些问题,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我不禁苦笑。一个职场老母亲想要在工作之余发展读书写作,哪里有什么时间规划。就算做了时间规划,精力跟不上,孩子不配合,各种小意外接连发生,我的业余时间早就和“规划”这个词不沾边了。
晚睡早起?我真的做不到
如果现代职场人士还想专门开辟出大块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习,那只有晚睡早起这一个方法了。
我也想写一篇鸡汤文,讲述我每天晚上挑灯夜读到深夜;我也想在成功的时候,讲出一句“你见过五点钟的北京吗”这种话。
但是事实是我真的做不到。
我尝试每天晚上十一点还坚持阅读,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只有一个想法:这一章什么时候才能看完。
我给自己规划了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的打卡清单,但是看着密密麻麻的字,我只想趴在书上再睡一觉。
我真的想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是我不能骗人。
后来我想通了,我不再追求每天晚睡早起,我只去抓住某几天状态特别好的时候晚睡或是早起。
没有了硬性要求,我反倒能在一周开辟出三四次大块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学会时间管理,不如训练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既然没有大块时间,就是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了。
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里讲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没法管理时间,时间不会因为我们想不想管而加快或是放慢自己的节奏。我们能做到的只有管理自己。
我看过几个碎片化时间管理的书,用到实践中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断训练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能力。
在碎片化时间里想要仪式感是不可能的,你在手账本上写一句“几点几分我开始学习了。”,然后给自己倒一杯热水,做几次深呼吸,翻开书。然后就会发现已经没有时间了。
生活确实应该追求仪式感,但是在学习这件事上,别太追求仪式感,抓紧时间做,赶紧进入状态才是硬道理。
我产生写这篇文章的灵感的时候,元元还在睡觉。我赶紧抓起电脑,把书桌上的书往边上一推,电脑电源都来不及插,就赶紧开始顺着灵感往下写。
快速进入状态,是我在碎片化时间里提升效率的唯一方法。
定个周目标,让每天的时间灵活起来
如果还有人执着于“学习计划”这件事,那么我的建议是不要做每天精确到时间点的计划,而是给自己制定周计划,并且坚决地执行。
我给自己制定的周计划是每周读完两本书,写两篇文章。有了周计划,我就不再去苛求自己的每日计划。如果某天工作特别多特别累,那么这一天我就读半小时书,写100字;如果某天状态特别好,读完一本书或是写一篇文章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你说你连一天半小时的碎片时间都凑不齐,那么就不要考虑发展副业了,先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吧。
我们不要太为难自己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写写写,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最后讲讲我的写作习惯。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写作,到现在能够写出流畅的文章,我自认为比不上大神,但也算是进步比较快的。
我看过几本写作技巧的书,也参加了头条的写作营课程。我觉得对写作初学者来说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写作技巧,写就对了。
写作技巧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大量练习总结出来的,更何况对初学者来说,话都写不顺,就去套用别人的技巧,写出来的文章反倒会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我现在每天至少输出500字,内容有时是读书感悟,有时是生活感悟。让自己变得敏感,对书本对生活产生更多的反馈,让这些反馈成为自己的写作资源。
就我目前粗浅的经验来说,去写自己相信的认可的东西,而不要去看别人写了什么,不要过早的研究别人的文章为什么能火。专注于自己,深度挖掘自己的能力,是我认为进步最快的方法。
跟自己和解,我们不是超人
刚开始想在阅读写作上精进的时候,我的心态并不好。那时我特别在乎“计划”。
有时候元元晚上不睡觉,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我的心情就会特别不好,甚至会跟元元和老公乱发脾气。
后来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我想要重拾阅读和写作,就是想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跟他一起成长。如果我天天因为没空阅读写作跟孩子发脾气,那我这些书也就白读了。
现在我特别享受每天睡前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光,看着他在我身上蹭来蹭去,感觉无比幸福。我也特别珍惜和老公一起看电影聊天的时光,每次陪伴都让我们彼此的羁绊更深。
有一周我沉迷于《陈情令》无法自拔,那一周我干脆放任自己去看电视剧,不拿学习计划逼迫自己。等看完了《陈情令》再回归到学习状态,我并不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演讲时,给金典有机奶的广告词特别打动我:
什么是真实,我们辛苦工作是真实的,周末想逛街放松也是真实的。
敢于真实,就是把自己从内心的纠结中解脱出来。
无论你做出哪一种选择,你需要的仅仅是忠于你初心的决定的勇气,以及极度的自信和笃定。
开启自己的生活,
让自己知道,该付出什么,该坚持什么,以及得到什么。
最后祝所有小伙伴都能找到自己状态,忠于自己的初心,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