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只是在微信读书里看了一章左右的《底层逻辑》,觉得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只要掌握了事情的底层逻辑,不仅可以看透事情的本质,还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于任何事情都能信手沾来。
现在很多人都很注重干货,认为自己只要掌握了干货,那就可以轻松地做事了。作者却说,如果只教给你各行各业的“干货”,那只是“授人以鱼”,一旦环境出现任何变化,“干货”就不再适用。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
举个例子,现在有各种电信网络诈骗,为什么很多人一再地被骗却仍不醒悟?其实就是他们没有掌握诈骗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他们只是单单地从表面上看到做法不一样。在电视剧《生于七十年代》里,王小兵为什么接连被骗?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诈骗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从他第一次投资股票被骗,到后来被周锦华骗到背上银行三百万的贷款债务。
其实很多的诈骗行为,有些表面的做法让人一目了然,马上就能识别这是诈骗,但是有些却不能让你马上识别,比如给你推荐一个赚钱项目的人,他们会一个劲给你灌输怎么赚钱,以及合法性,但无论外表的做法怎么不一样,或者在人看很人性化,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诈骗。
“底层逻辑”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件事情的原则,事情再怎么变化,它的原则还是不变的。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掌握了它的原则,即底层逻辑,其实都能以不变应万变,都能一理通百理。
这本书真的挺值得看的,所以我决定买纸书回来看。其实相比之下,电子书虽然方便,至少不用背着几本书到处跑(书的重量还有不少呢),电子书的好处就是无论到哪里都能看,而且一个手机的重量又不重。
而纸书的好处则是一种阅读的氛围,而且当你看到后面的时候,如果突然想到前面的一些内容,可以随时翻过来,电子书就做不到了。
这本书里还提到一点: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即法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的对错观,以及商人的对错观。而判断最大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比如有一个人走在一条山路上,前面的山路比较危险,有人提醒了这个人,但这个仍然不听,继续往前走,结果真的出了事。
而造成最后这个结果,则是从损失最大的那一方来判断。因为别人已经提醒他了,前面有危险,不要往前走了,他却一意孤行,所以就不能怪别人了,只能怪他自己。因为作者在这里说了,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比如一个人被骗了几万块钱,这件不好的事情出现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埋怨那个骗子,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只能怪自己了。但同时人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比如去报案,能追回多少就算多少,实在追不回来,就当给自己交一个学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