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职场,情商是所有人都躲不开的一个话题。
人人谈情商,好像这就是职场晋升的最大秘籍。最为夸张的是,情商作为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居然得到了全社会的统一认识。家庭和工作处理不好,因为情商不足;受了同事排挤找领导哭诉被批情商不足;拒绝客户一起吃饭的要求还是情商不足。
总而言之,工作中的所有问题都是我的错,都怪我情商低!
但我宁愿低情商,我也想做我自己。
01.
小谢在单位是标准的老好人,或者说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好人卡可以装满一抽屉。好人在学生阶段还算是一个褒义词,但在工作后,呵呵···
小谢所在团队有五个人,一个领导,四个办事员,小谢是四个办事员中最晚参加工作的一个。单位是一个大型国企,坐在办公室里就有数不清的客户等着办事。按理说小谢的生活应当是惬意而舒适的,工作稳定、待遇优越,是很多人挤破头希望得到的生活。
但事实却是,从部门领导新老交替开始,小谢的惬意生活变成了漫无边际的忍耐。新上任的团队领导是从别处空降过来,团队成员对其一无所知,个别老办事员内心愤愤不平。偏偏这个领导也是第一次坐上领导岗位,处处喜欢端着自己领导的架子,对于团队里桀骜不驯的成员不敢管,对于与大老板有亲戚关系的不愿管,观察来观察去,最后只有小谢长短大小正好适合,于是乎,小谢莫名其妙成为了团队的老黄牛。
原本团队配合的工作,现在只有小谢一人负责。团队里其他成员行踪日益诡秘,常常不知所踪。团队领导常常安排,小谢啊,晚上我们一块加班,把**给搞定了。结果晚上,团队领导直到23点还没出现,只留下小谢一个人在是否可以回家的心情中忐忑。
在一个冬日的周末,小谢照例加完班开车赶回婆婆家中,结果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一个过路的大妈被撞断了小腿胫骨,伤残十级,半年内小谢就花费了20万,直到本文出稿时保险金都还没有下来。
一下子花了那么多钱,小谢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了,对家庭的愧疚,对未来的希冀沉沉地压在小谢背上,无数次地想过辞职,又因为买房计划而永远只能想想。也曾找大老板哭诉过,大老板很干脆:你情商太低了。
02.
小谢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例子,或为了将就别人,或为了顾全大局,或为了别人一句“成熟”或者说“高情商”的评价,我们太多人活的不像自己。
问题是,值得吗?
每一次委屈自己,好像都因为更伟大的目标;每一次自己为团队牺牲,好像都是为了团队更好。才入职因为是新人所以需要照顾老人,团队里有人比你更需要这个假期,更需要某一项荣誉;入职几年后因为是老职员对业务更熟悉,对市场更了解,所以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为自己而活呢?
网上有人说,现代人的崩溃是默不作声地崩溃,就像杯子,平时好好的,崩溃的时候直接碎裂成渣。
废话,我时时刻刻活在低情商的阴影里,怎么才能不崩溃?
03.
低情商不是垃圾桶,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自从现代职场引入情商概念以来,它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情绪管理能力扩大到为人处世的技巧,从唤醒自己工作的动力扩大到无论怎样的工作在工作中都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于是乎,HR的工作变得简单多了,永远都是情商不足。
你感觉你分配不公平,是因为你情商低;你被同事恶意中伤,是因为你情商低;工作成绩莫名其面变成了别人的还是因为你情商低。我就想问,所有都是因为我情商低,要你们管理层何用?
被标签为低情商的人,往往都是希望得到高情商评价的人。正因为如此,不断地委屈自己,不断地单方面作出贡献。相应的,身边的懒人、大爷越来越多,你对他们游手好闲越来越习惯,对不公正的待遇越来越淡然。偶尔愤怒的时候,颇有阿Q精神地幻想一下,当有一天我离职了,你们就知道我的重要性了。
就这样,低情商成了一个标签,成了一个阴影,越在阴影里越想要摆脱它。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阴影太大了,挤占了太多的思想,太多的空间,工作目标变成了讨好他人,职业规划变成了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家庭的空间还剩几分几厘?自己的灵魂和目标早就像这令人窒息的工作氛围一样,碎裂一地。
04.
高情商不是片面地讨好他人,而是勇敢地成全自己。
所有低情商标签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弄错了生活的中心。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定义情商的概念时虽然包括了人际技巧,但其叙述人际技巧中的情商表现始终指向是内向的,情商这个概念始终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强化自我管理,以更好地执行计划和实现目标。
那么多人把情商低作为解决世界上几乎所有问题的唯一答案,源自他们的懒惰和邪恶,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身边很多人低情商的受益者。所以,他们只能要求别人提高情商,而对早已暴露的问题视而不见。
一句低情商,岁月继续静好,多美?
蔡康永说:“成年人最不该戒掉的,是情绪。”情绪才是一个人真正活着的最好证明,当你在工作中连表达愤怒的权利都失去了,你还奢谈情商?
真正的高情商是自律的,是内向的,它强调的是突出自我管理,贯彻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而不是在别人的评价里丧失自己。
小谢是我的妻子,在工作中吃尽苦头的她在生活里我情愿把她宠成大爷。但工作与生活毕竟是不同的圈子,我可以撸起袖子揍他们团队领导,却永远不能代替她表示愤怒。一个人的成长和目标始终是自己的事,无论多么紧密的灵魂也不可能代替你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但在这之前,亲爱的,我希望你首先勇敢地做好自己。比起他人的评价,我更在乎你活的是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