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陪孩子读绘本,才没辜负它的好?(五)

这是一个关于“心血来潮”的故事。

是的,你没听错,这本儿童绘本的主题就是:心血来潮。

怎么可以“心血来潮”做事呢?

想一出是一出,随心所欲,人生不成了一盘散沙?


一、练观察

绘本绘本,当然第一要义是欣赏图画,学观察。

从小培养孩子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去领略这个大千世界的美好,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事么?

没有比这更重要了。

先会看,再会思考,再会表达。按顺序来,是从眼输入到脑,再从脑输出到口。

当然最高级别是创作:写作、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等,用你擅长的形式创造出脑中念念难忘的东西。或许是临摹,或许是翻新,那是随着年龄增长的事,后续了。



翻开第一页:

不着一字。

不,有四个字,不仔细,看不到呢——嘟嘟  巴豆

看懂了吗?

原来是嘟嘟和巴豆的卧室。入口处没玄关,一侧墙上壁挂。

“宝宝,你看懂了什么?”

谁说观察只用眼,不,是眼、脑并用,只不过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罢了。

——“门开着,嘟嘟的挂钩上空无一物,巴豆却挂满了东西。”

“什么东西呢?”

——逐个一一道来,认识生活器物并不难,难的是绝无遗漏,准确表述。

“从这些东西也能看出巴豆的兴趣爱好呢。”

——“对,他爱登山,钓鱼,旅游。”

“为什么嘟嘟挂钩上却空无一物?”

——“哎呀,不知道!”    没关系,带着疑惑可以更好读下去。

——“或者,嘟嘟出门了!”

怎知道?

——“看图嘛,门开着,一定是他带上全部东西走了呗。”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烧脑,不过烧得“值”。


果然第二页,巴豆看见了嘟嘟留言的纸条:

“巴豆:我去散步去了,很快就回来。

                                       嘟嘟

又及,我回来后会去割草。”


这个又及,真真可爱。

第三页,四帧连环画,巴豆在割草。因为和中国孩子生活经验陌生,所以一眼带过,不细讲。

只是且慢,“宝宝,有什么疑问没?”

——“嘟嘟不是说他回来割草么,为什么巴豆要做呢?”

好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提出问题更需要创造性啊。

为什么巴豆要做呢?


——“因为他和嘟嘟是好朋友。他要帮好朋友做事,这样嘟嘟回来就可以休息了!”

“你帮好朋友做过什么事?”

从绘本发散的问题,可问,也可不问。全凭心情。

我是这么处理的。本来亲子读绘本,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二、练想象

下一页,盖住文字,只看图,让宝宝想象内容。


这个特别有意思,既练仔细看图能力,也训练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说个八九不离十并不难。

关键是——仔细看图,再看作者配文,才明白鹦鹉邱丽的话:

“可我们向来都是一起去钓鱼的呀。”

照这个方法读下一页,只看图,想象两人对话。

打赌不输原文精彩呢。



补一句:图画正中挂的那条“家”的横幅,是不是有点中国风?

(美国作者也走亚洲路线么?呵呵。)

依此方法想象下一页。

很美一帧水彩画,大色块颜色渲染,留白三棵树干,然后两个小家伙背影,黑漆漆的森林,无限担心。图文结合相当好。

我甚至想:以后他有兴趣学水彩,把这图拿来做范本也不错。


欣赏了画,接下该欣赏“话”了。

这一段值得大声朗读,巴豆担心什么?

“嘟嘟跌进陷阱里,出不来。

也许更糟,更更糟!”



有什么更糟的?——看图,宝宝自己说说。

作者不着一字的留白,未必不是这个目的:

图画未尽处,让想象力飞。


三、练语言

迎来本书第一张大横幅。非常、非常美的大横幅。

“我得去找他,”巴豆决定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要不要这么巧?得dei,刚学的生字呢,多音字,这里读这个音。必须要告诉宝宝。)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就是这本书,乃至这套书的精义所在——儿童友谊之珍贵之重要,温暖友情是无价宝。


这段话美极了:

“巴豆穿过树林,绕过喔咯的池塘,爬到果园山丘的顶上去寻找他的朋友。”

划出三个词,当然不嫌麻烦就写三张词语卡片。让宝宝比较,三个词可交换位置么?

——不可以。

可见用词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帮助他区别。有点难,没关系。


配合文字欣赏图,就是绘本的双向性。图文互动,图文互助,图文借力。

一片球状辽阔草地,状似地球,一个孤单渺小的猪儿巴豆分外可怜。

另一侧森林葱郁,头顶是漆黑繁星万点的夜空,寂寥苍远。

“嘟嘟,你在哪里?”巴豆喊。

“换做你,你怎么做?”不必强求,毕竟生活中很少遭遇这一出。


巴豆在夜色中出发了。(正好课文《夜色》学完,一个胆小孩子怎么变胆大?呵呵)

文中句:“巴豆在黑暗的树林里走啊、走啊。。。。。。”

看画面联想,你觉得巴豆是个怎样的人?(应该是头怎样的猪。呵呵)

——“勇敢,善良,真心爱朋友,了不起。。。。。。”


文中继续:“直到繁星隐去,天空发白。”

巴豆就这样走了一晚找嘟嘟。

——“巴豆太伟大了!”

一定能说出孩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绘本的教育力。


四、练共情

巴豆孤身一人踏上了漫漫寻找长途。

走到火车站,因为想起“嘟嘟喜欢火车”。

去机场,因为“嘟嘟说过他好几个月都没坐过飞机了。”

发现普罗旺斯,因为“这个地方嘟嘟倒是从没去过。”


“宝宝,为什么嘟嘟说过的话巴豆都记得?”

——沉思,“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啊。”

呃,好朋友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把自己当做对方来思考。

指示牌前,巴豆想:

“如果我是嘟嘟的话,我该往哪边走呢?”

忍不住说:“没准巴豆更想去巴黎呢,法国首都,那么繁华的大城市。”

重点来了,“他为什么不按自己想法走呢?”

——“因为他又不是旅游,是去找嘟嘟,当然要按嘟嘟的想法走。”

“你笨呀!”宝宝还不客气加了句。

呃,愉悦的笨笨。


普罗旺斯虽美,可他的朋友在哪里?

恰在此时——作者最喜欢制造这种生活中偶然得不行的惊喜!我猜她真是热爱生活的妙人儿。

恰在此时——谁都猜到,嘟嘟出现了!

惊喜的两头猪相遇了。嘟嘟的解释好有意思:

一个念头带出下一个念头,一路来到杜鹃区。我是心血来潮,想到就来了。

巴豆说:“跟你一样!我去找你,然后也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一路来到这儿。”

多美妙的句子,宝宝第一次见,一定要记住:“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是所谓的“心血来潮”,就会把你带向一个新奇所在,冥冥上天自有安排指示牌。

看,作者跟我想一起了,她用嘟嘟的口说:“这是多么冲动,多么有激情啊!”

虽然宝宝未必懂冲动和激情,但他见识了这两个词就好,以后自然会懂。


人生路长,漫漫长途。

涉世之初,你是宁要他“冲动、激情”的朝气蓬勃,还是要“精打细算、步步谨慎”的少年老成?

每个年龄自有每个年龄该做的事。

春种秋收、夏长冬藏,才是顺应节气、顺应自然的王道。


别忘了还有鹦鹉邱丽。

“这下我们两个都失踪了,邱丽一定会担心的。”巴豆说,“最好告诉她一声。”

让宝宝续编邱丽在电话那头会说什么?

——“等着我,我马上坐飞机过来!”

——“放心玩吧,草坪我会割草,你们不用担心!”

——“注意安全,给我寄明信片!”

。。。。。。

相信孩子,情商共情力刺激下,肯定比你想的更精彩。



最后,他们在机场又心血来潮决定去尼泊尔,决定去登世界上最高的山。

珠穆朗玛峰了。

两头小猪坐在舱内的图画萌极了。

并肩坐在珠峰顶的照片更是萌极!

突然发现作者很喜欢背影,绘本中经典几幅都是背景。余味无穷,留白巧妙。


“太有意思了!”猪猪们说。

是的,生活偶然心血来潮一次的确很刺激,跳出常规的新鲜感。

更有意思的是:“我真高兴我们一起来了。”巴豆说。


美景在前,一定要有知心人共赏。

绘本岂止是拿给儿童看的?难怪向来有人说,好绘本可以看一辈子,不过时。


最后末尾,巴豆一言不发下山。

“我想我是想家了。”

“我也每次都是这样。”嘟嘟告诉他,“我喜欢出门旅行,可到了某个时间,我又想回家了。”

多么真实,多么生活化接地气的语言。

——好朋友才如此呼吸相通,心心相印,三观吻合。连忧伤都如此类似。

——无论心血来潮多么刺激精彩,如焰火升天,但别忘了回家的路。

那才是我们走遍世界的终点。是我们真实的栖息地。


看,无论从哪个维度解读,是不是都有所获?

这就是优秀绘本的好吧。


关于这套绘本,我写过:

怎样陪孩子读绘本,才没辜负它的好(四)

怎样陪孩子读绘本,才没辜负它的好(三)

怎样陪孩子读绘本,才没辜负它的好(二)

怎样陪孩子读绘本,才没辜负它的好(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