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已经过去的一年,也是过不去的一年。
霍金离开了,单田芳离开了,李咏金庸洛夫都离开了。
在日本寺庙里,有一句话说:除了死亡,一切皆是擦伤。
每次读到这句话,都觉得,活着,真好,我爱的人也活着,真好。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死亡,成了一种变相的反抗方式。
“上海第一美女”兼家庭主妇沈丽君跳楼自杀。
台湾导演谢辰阳烧炭自杀。
还有孕妇带孩子自杀,有高层跳楼自杀等等等等。
有被动地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死亡,也有主动的结束生命的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死亡——“孤独死”。
它是被动的,不得已的,无可预料的,更谈不上什么尊严和体面。
/1/
我们先来听两个动物界“孤独死”的恐怖故事。
莱卡,它是一只普通的流浪狗,同时也是第一个进入绕地轨道的地球生物,更是第一个孤独地死在地球之外的生物。
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的“斯普特尼克2”号任务将莱卡犬送入轨道。
在升空5-7个小时后,由于设备失灵产生高热,它被活活热死在太空。
这只流浪狗在地球轨道上环绕了60年,至今没有回到地球。
一只流浪狗至今仍被历史铭记在册,是荣幸吗?
“是”
但我希望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它的同伴在思念它。
在太空上有这么一只流浪的狗,而在海洋上,也有一只孤独的鲸。
它没有亲属,没有朋友,或许,一辈子也没有爱情。
最终等待它的,只是沉没在大海汪洋之中。
因为它太特别。
正常鲸的发声频率15~25赫兹,而它居然是52赫兹。
这样的声波足以传绕半个地球,但对于其他同类来说,它只是一个不会歌唱的哑巴而已。
它叫爱丽丝,这个世界上,或许很多鲸都曾见过它的样子,却不记得它的名字。
美剧《我是传奇》里有一句台词:
死亡并不可怕,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活得孤独,和死得不被牵挂。
孤独死,更像是一种“双重死亡”。它把两种可怕的力量重叠相加了起来。
不仅孤独地活着,还要带着这份孤独离开这个世界。
无论是莱卡,还是爱丽丝,它们独一无二,都活成了“传奇”,但恰恰都是人类最觉得恐惧的传奇。
因为“努力呼唤却得不到回应,这是人类最害怕的事。”
/2/
在中国,“孤独死”更多地发生在空巢老人和失独人群身上。
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人陪伴,当死亡来临时,他们只能独自面对。
2015年11月,湖北省黄石市一名离休干部被发现在家中死亡,这距他去世已经6年。
这名男子生前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一直独居。
而在中国,像这样死后很久才被发现“孤独死”的案例,正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我国失独老人已经超过百万,每年增加失独家庭7.6万个,到2050年,临终时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可能达到7900万。
3000万以上的年轻男子也会逐渐衰老,多数将在无妻无子的空巢孤独中终老。
这不是个恐怖故事,而是我们正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待解决问题。
因为丁克、失独、丧偶,未婚率、离婚率的上升,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意识的淡漠。
还有不断增加的经济压力,都孕育出更容易发生“孤独死”的环境。
我们人类其实一直都在跟”孤独死“做斗争,从封建社会的”老有所养“,到现在人提的”老有所依“。
但不同的是,以前的人在避免孤独,现在的很多人,却是在自己选择孤独。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说:
“过去好像每个人都要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是现在许多人主动选择单身,这在中国是罕见的变化。”
未来的中国,一个超单身加上超老龄的社会,如何做到老来善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
“孤独死”这个词,其实源于日本。
指死的时候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死后隔一段时间才被发现。
有人把孤独死称为日本社会的癌症,这个癌细胞,还在不断的恶化。
在日本,每4个高龄男性中,就有一个因无人在身边照顾和陪伴而“默默离开人世”。
全日本一年或有近3万人遭遇“孤独死”。
而孤独死并不一定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2015年,东京市有238名20-30多岁的年轻人遭受“孤独死”。
他们多是自我封闭的“蛰居族”,离群索居的“空巢青年”等等。
张泉灵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而生命何尝不是,因为无常,更显悲凉。
不止普通老百姓如此,万众瞩目的明星也是这样。
日本影星大原丽子,在自宅内死亡,死后两周尸体才被人发现。
人们没有想到,即使曾经那么光鲜亮丽的人,最终等待她的居然会是“孤独死”。
“孤独死”浪潮,甚至发酵催生出了几个独特且心酸的现象。
一个是老龄化犯罪。
从1991年以来,日本监狱里60岁以上的犯人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
很多老人犯罪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一日三餐,获得安居之所。
在监狱,他们比在自己家里安心,有人看管照料,至少不会落得个“死而不知”的结局。
另一方面,孤独死现象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叫“特殊清理”。
就是为孤独逝去的人料理后事,收拾臭气漫天的房间、衣服遗物,把骨灰寄给已逝者的亲人或者寺庙。
孤独死还还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凶宅经济。
那些发生过凶事或者死过人的住宅,多数人都不愿住,但凶宅低廉的价格,还是能够吸引一些人。
我们中国人常常讲“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而那些在混沌孤独中逝去的人,又将“魂归何处”呢?
/4/
有人把孤独分了等级,比如最小一级是一个人去超市,第二级是一个人去快餐厅,最高的第十级是一个人去做手术。
但是我想,如果有第十一级,那一定是“孤独死”。
死亡是人的最后一站,“终老之痛”关系到一个人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为了不让“孤独死潮”在中国上演,我们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卡尔维诺说,死亡等于你加上这个世界减去你。
去往天堂,路过人间,死亡并不可怕,比死更可怕的,是活得孤独,和死得不被牵挂。
但愿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可以有场体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