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本书,《等你在清华》,这本书我初中时候看过,不止一遍,里面主要讲了一些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的案例,他们的学习方法,他们的思维,以及他们的心态。
那时候觉得梦想好近啊,那是2006年读的那本书了吧,时间过了12年,我对里面的内容并不模糊,想来那时候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了吧。真的以为能够在前辈们的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影子越来越模糊,那些目标越来越遥远,兴许成长的代价之一,就是学会去正视自己,如今回想依旧特别喜欢那本书,至少他是那样的干净纯粹,也是没有功利色彩。至少于那个年代的自己而言,觉得什么都是公平的,我的眼界就那么一个圈子,别无其次。
走入社会的几年,才知道社会充斥着太多的无能为力,过于现实的社会早已经阶级化了。比如北京的海淀区早已经养育了无数的清华北大学子,海淀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都是中科院的科研者在上实验课。可见,人生真的没有可比性,从生下来的那一刻你距离梦想就已经远离了几十条街。
一位朋友的孩子马上小升初,空闲的时候也会跟朋友聊起她孩子要怎么择校,对这个城市学校的认知,显得那么懵懂和无知。我朋友跟我说,她女儿想考的那个学校,要经过面试,首先面试的就是家长,家长的学历、工作以及英语能力都是评估的重要因素。
我突然觉得那个拼自己的年代,真的已经好遥远了,遥远到我对于某些学识充满了陌生和恐惧,陌生的是不知道用何种表情去面对某种现实,恐惧的是我害怕未来的自己给予不了孩子更多。
是的,高考是最接近梦想的地方,但千军万马过着独木桥,你用整个青春去拼搏的誓言或者仰望的地方,也许,终究,只能停留。兴许,终究,只能将就。最终,终究,只能认命。
是的,高考也许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用看脸的竞争,未来人生的每一步,你的颜值都必将要能够配得上你的才华,因为没有谁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挖掘你的内心。
是的,也没有忘记高考前夕的誓词大会,“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这些豪言壮语曾经铺满着青春的路,以现在的心态,同龄的你,感受如何了呢?
那些鸡汤上说,人一生有三个转折点,出生的家庭,考上的大学,结婚的对象,很多人也会为此醍醐灌顶,再后来你读的鸡汤越来越多了,才知道,原来这三个转折点也显得那么片面和狭隘,逆袭的人多了又去了。
也许,很多人真的可能赢在了起跑线,住学区房,上高端幼儿园,一对一辅导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名校,一路辉煌走来。也许,很多人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凄惨挂寡淡,最终也能博圆名校梦。
可是,生活的真相是什么?考清华和中500万,哪个更难?
我们无法轻易给出答案,人生在哪里度过也许并不重要,当我们慢慢回顾走过的路,我想,唯一重要的是:做着自己深爱的事情,陪着自己深爱的人。在人生这场游戏中,我们需要一个精神支柱。
最后,与每一个过来人共勉!
考好了是毕业,考差了是青春!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