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当中,有被称或自称为“某王”“某后”“某爷”“某哥”“某姐”的,也有谦称为“某仔”的,戈壁心人一介凡俗,乃称小戈。
孔子自言四十而不惑,小戈虽年近四张,对诸事诸物仍感迷惑,比如《周易》。
小戈近日做了个小小的决定:学《周易》。之所以说是“小小的”,是因为不知道能否坚持下去,会不会像家乡话说的那样“有没有一个屁臭”。
于小戈而言,四十学易,是早了,还是迟了?
孔子是晚年才学《周易》的。
《论语》有记,“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虽然关于此句中的“五十”作何解释后人有争论,但是孔子学易较晚应该是共识。
《孔子世家》有载,“孔子晚而喜易......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小戈觉得,这个决定来得有点迟,也有点早。
说迟,是因为小戈还比较小的时候就收到了学《周易》的建议,至今已蹉跎廿载余。
最早的是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建议人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其时他已退休,我去探访他,聊天中他非常认真地建议我。
读初三的时候,当时的政治老师也一样认真地建议我。
至于这两个老师建议的理由嘛,说老实话,小戈有点不太好意思讲。只能说,有点类似于“悟空问答”“百度知道”“知乎”之类的邀请:这是你擅长的领域,去回答呗!
也有那么点儿电影《功夫》中老乞丐向少年阿星兜售如来神掌时的情景。只不过这两个老师不讲钱,只是纯粹的建议而已。
说早,是因为当时我是这样回答那两位老师的:谢谢老师的关心和宝贵的意见,我暂时没有学周易的打算,如果要学,估计要60岁以后,早的话也要50岁。
学问渊博如孔大圣人,尚且要先做其他事情,先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待到晚年再学易、喜易,何况小戈一介凡俗?因此,在未有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前,在未打下哪怕是浅薄的文化基础之前,在生活未稍定、思想未稍静之前,又怎敢去触碰这本博大精深的《周易》?
不过话又说回来,连孔子这么一个为论述《周易》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儒,都渴望“加我数年”“假我数年”,以求学易“无大过”,“于易则彬彬矣”,更说明了《周易》的博大精深,平常之人欲学易,又怎敢到老时才学?有感于此,对于学易,小戈觉得已迟到了好久,不敢再迟到了。
小戈乃学易之小白,诚恳请教各位大神:有什么好的建议么?小戈在此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