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何启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就是把同一份时间重复卖出去多次,形式很多,包括出书、发行唱片、电影,以及画家或摄影师把一份原创作品重印很多次卖出去,等等。同理,老师把自己的课程音频、视频卖出去,也是第二种商业模式。
这个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做得好的人并不多,因为这属于“极端斯坦”,有头部效应/网络效应,即极少数做得好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而绝大部分平庸之辈搵食艰难。因此,也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路径。因此,塔勒布并不建议普通人选择这条路,而是在“平均斯坦”里寻找机会。
就我们个人而言,可以在维持生活无忧的情况下,尝试探索这种商业模式,即把它当做副业,而非压上全部。否则,风险太大,用力过猛容易动作变形,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可能会出现像《马丁·伊登》主人公,即小说作者杰克·伦敦本人那样,经过长期奋斗,梦想实现的同时也幻灭的结局。
另外,创作这个极端斯坦里有很多的黑天鹅事件,想要成功,最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一定要创作对别人有用,至少是大部分人以为有用的东西,即受众认为的刚需。如果创作者陷入自嗨的困境(不论是自己嗨还是极客小圈子里嗨),大概率不会获得成功,正如最近这十年来的日系手机等厂商,不断推出设计师以及本国设计界自认为屌炸天的新产品,然而消费者就是不买账。
成功的例子当然就很多了,比如郑渊洁,比如李笑来。郑渊洁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写童话故事这个条路径,而不去碰政治、经济、文化等宏大而容易“出事”且不太好的内容,而是死磕童话故事,因为这是所有孩子的刚需,而且安全而不会出事。数十年坚持下来,他成了独一无二的童话大王;李笑来呢,身为新东方的阅读和写作老师,因为父亲生病住院而长期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通过写书来践行第二种商业模式。但他最开始并没有写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书,而是选择了词汇书这个自己并不认为是刚需、但众所周知绝大部分英语学习者都认为是刚需的方向,并且综合运用了自己的统计学知识、编程技能,最终写出了一本畅销且长销很多年的词汇书,实现了财富自由。
关于我自己,这几年一直在坚持锻炼写作能力,公众号也写了好多年,但还远没达到能通过写作赚钱、成功实践第二种商业模式的机会。但至少,我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我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商业模式实践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8.如何优化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就是购买很多人的时间然后销售出去,最常见的就是创业和投资。创业就是聘请很多员工,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工作,共同创造更多的财富--要远超过整个团队的工资以及公司运营的开支,同时也远超过这些人各自单打独斗创造的财富,否则创业就是失败的,即购买别人时间这个买卖是亏本的。
投资也是类似道理,用大白话翻译就是拥有资本(生产资料)的人,把资本委托给生产能力和生产意愿更强的人,让他们去生产并得到收获,从而自己从中收取应得的部分。如果所托非人,投资的项目或者公司失败,或者纯粹运气不好,那就是投资不成功。也是同样的原理,这笔时间买卖失败了。
那么,如何优化?显然,第三种商业模式比第一种难得多,因此很难有人一开始就会。大部分人都是先在第一种商业模式上积累沉淀很久之后,才开始第三种。因为第三种商业模式的风险比第一种大得多,上班不成功,最多就是升职加薪不顺利,最差就是丢掉饭碗,而创业/投资不成功,那除了浪费很多精力时间之外,还可能损失大量金钱。因此,掌握足够的智慧和经验非常重要。否则,践行第一种商业模式都不成功的人,可能会在创业面试员工、选拔管理人员时看走眼,在选择投资团队时挑错人,结果自然也就不大可能会顺利了。除了运气,基本上没什么好指望的,只能指望自己的眼力。
眼力从何而来?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在实践和学习汇总获得,因此保持终身学习、持续投资自己,是必经之路。
我自己就是在大公司工作了很多年,做到一定管理层之后,在第一种商业模式上有所沉淀之后,才开始第三种--创业和投资。幸运的是,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未来,我还是要保持学习了锤炼。毕竟,艺无止境,人人都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