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世界》说开去
作者:写不好的走之儿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二的时候,当时姐姐带回了这本书,我读完它只用了三个白天加两个晚上。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又看到了这本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的又读了一遍。现在上了班,偶尔还会翻一翻。
《平凡的世界》书写的并不平凡,普通的人物也并不普通。
我不想再赘述书中的故事,我想把小说里的结构肢解开,从里面挑出情节、矛盾这两个词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举一例,少平和晓霞两个人物随着故事的发展相互欣赏进而相互爱恋最后又相隔两世,这就是一个情节。两人处在差距很大的家庭、拥有差距很大的人生、两人接受的教育差距也是很大,但是两人相爱了,这就是一个矛盾。
作者很像一个导演,他通过情节的推动来制造矛盾,然后又通过情节的推动来解决矛盾。这样看来,一部小说好像一个制造矛盾再解决矛盾的过程,而小说的其他部分,诸如人物、语言、环境等都是为此服务的。从《平凡的世界》里面总能读出一种编织感,里面没有作者任何的好恶,他只是在最客观的陈述。
可是我又可以从这种平和的陈述中读出作者的一些蛛丝马迹。诸如书法、音乐、画作等,我们都可以通过其外在的表达窥见作者的一二观点、情怀等,小说我想也不例外。还是以刚才的情节为例,少平和晓霞在巨大的矛盾中相爱,那接下来的的情节该怎样发展呢?路遥的选择是去掉一个人物,后来晓霞就在洪水中死掉了。有人说看到了路遥的无奈,因为在那样差距下的爱情他自己也无力解决,于是他用主人公的死亡来逃避;也有人说看到了路遥的智慧,那样的矛盾用不了了之的方法去解决也算得上是一种高明的手段。
为什么我们眼中的主人公不一样呢?这正是一部优秀小说的魅力所在。何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呢?除了刚才说的一点外,每个读者都会从这部小说中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也会从这部小说中获得或多或少的思考,更会从这部小说中或多或少的重新认识自己等等。一部好的小说必定是朴实的、厚重的、深刻的。
我的身边有几个书友,平时大家会谈谈读书的心得,谁读到了好的书都会及时的分享给大家。有一天,一个书友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他说这是他的朋友向他提出来的。我开玩笑地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呗。
今天想来,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自问: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
在我看来,时间不仅仅是纵向的,它也是横向的。几千年的历史从远古悠悠走来,这就是纵向的;我们将时间定个在某一时期、某一年,再将这个时间横向拉开,你会发现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方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里出现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人物又传达出不同的信息。我们从时间的纵向里寻找规律,同时又从时间的横向里获得丰富。人生何其短暂,除了生死,一切皆为闲事。那么在这么短暂的人生里所经历的东西必定是有限的,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书恰好可以作为一种弥补。我们可以通过它将别人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命纵向的延续。这或许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一种解答吧。
那么应该怎么去读书呢?
我自己的体会总结为三个境界。第一层:进去。第二层:出来。所谓进去便是投身书中,亲身感受书里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息同作,悲人之所悲,喜人之所喜。走进去我们就要学会走出来,不再悲人之所悲,不再喜人之所喜。要做一个旁观者,冷眼看醉人,看清我们要看清的,摒弃我们要摒弃的,然后轻拂衣袖,信然大步。第三境界称之为不读书,我们丢开书本去行万里路,这一层我没有资格去说,只是将它提出来吧。
在这里说几点关于数的看法,愿君做一个读者,更愿君做一个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