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海峰老师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参加了海峰老师21天人际关系训练营,我才跟DISC结缘的,但我的人生却因为这一次的结缘改变了,在DISC社群,让我知道原来我也可以,让我看到我的更多可能性。在连续参加了两期训练营之后,我报名参加了B班,之后又上了BP班。回顾一下这一个多月来的学习心得。
1.我从一个看到报告,什么都不懂得的小白进阶了,我学会了通过基础信息去找寻线索,分析三表的高低因子,两两对比找变化。
2.通过BP实战,高频率的练习下,从无从下手,到现在一看到三表,就可以很容易的写出来,虽然不是特别的口语化,但是对比之前只会专业词语好多了
3.写的盲评,客户反馈不错的。一对一咨询也有客户给与挺好的反馈,提高了自己的信心,让自己有了自信,目前咨询数量不是特别多,还需多练习,多做咨询。
4.一对一咨询过程中,需要耐心的倾听,而不是一味想给与建议。应该更多的是引发客户更多的思考。做咨询时候要记住是按时收费,而不是按解决问题收费,一个问题解决总有另一个问题的出现。
5.DISC理论知识还并不是特别的扎实,音频和资料需要反复的去听去看。更多的还需要线下多交流。
6.每一次跟案主做咨询,都是一个察觉自己的机会,我发现了我很多小问题,我现在已经一一的在改进,就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咨询。
这次想来B班复训,其实是带着问题来的,团队报告解读,B11上课时,有听过,也有实操过,但是时间太短,而且上一次是零基础的情况下,所以整个实操过程,慌慌张张,懵懵懂懂的。之后也没有机会和场合可以在进行练习和实践,所以至今对于这一块还是不明白,只知道如何去创建,但是具体如何解读并不懂,BP实践营重点也不在这个上面,以至于后面发现客户有团队报告需求的时候,我会选择避开,因为我知道我不擅长,我的理论知识并不扎实。只有在线下课时候才有环境和场合机会让我们去练习。
想来参加线下班,跟大家多沟通多链接,想通过复训让自己的知识更牢固,也想通过跟学长姐的交流,得到些解读技巧和咨询心得,虽然在线上也可以交流,但是没有线下见面交流的直接,在线下的两天课里大家专注于学习,相互协作,练习可以让自己有更深入的思考。
还有一个原因,系统已经全面升级了,新增了很多内容,参加了发布会,但是对于每个模块的操作,如何更好的应用,我并不清楚,学会操作新系统,也是我这次来复训的原因。带着问题,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学习,来参加广州复训,就是希望自己能把问题解决,让自己的知识更扎实,咨询生涯走的更稳。
DISC广州班,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