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从国外回到广州生活,觉得应该让孩子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中国功夫,而咏春则是中国南方武术的杰出代表,于是2019年春带八岁的儿子乐君来仁义咏春报名学习,一开始孩子不太愿意,于是我也一起报名,陪伴加督促。从一开始,我就很明白,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坚持,三分钟的热谁都有,长期坚持是最难的。只有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成功。
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疫情期间、寒暑假的夏令营或外出旅行时间,我们坚持下来了,期间儿子有过多次情绪与想法的波动,有过开小差的念头,但都被我说服或者“坚定”地带来了。我明白,人性最难克服的就是惰性,天生好逸恶劳,都喜欢躺着舒适区里,尤其是疫情结束或长假旅行回来,中断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重新继续,思想与身体确实一下子都难以适应。大人都困难,何况孩子呢?这个时候,家长的想法与信念就很重要。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奋斗精神与人格风骨,至今仍然震耳发聩、发人深省。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成西南联大,偏隅于昆明这个西南后方城市,“刚毅坚卓”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全体师生在艰难卓绝的战争环境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与时代特征。正是由于这个刚毅坚卓的精神,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无以复制的辉煌。
“刚毅坚卓”四字,“刚”不言而喻即指刚强、顽强、刚健。林则徐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毅”则指有毅力、持之以恒。《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坚”指立场坚定、信念坚定、态度坚决、基础坚实。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卓”是卓尔不凡、卓越杰出。《汉书》云:“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概括起来,这四个字的精髓在于坚韧、毅力、卓绝。
西南联大的这个校训,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影响了代代中国人。在今天的生活当中,要获取成功,何尝不也需要坚毅卓绝的品质呢。有志者事竟成,贵在于坚持。无论学武、学文,古今中外,概莫如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走100里,有一半的人止步于90里,很多人都无法坚持这最后的10里,足见毅力、坚持之重要,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差在那么一点最后的坚持。
因此,家长的信念与坚持很重要。家长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言传身教,传导到孩子身上。我的父辈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在那个政治动荡、备受冲击的岁月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天天坚持早起跑步,在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里跑步、冲冷水澡,他说,只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在逆境中挺过生活与时代的磨难。父辈影响了我,小时候,看到父亲天天早起跑步,我们三姐弟也都天天跑步,中学六年、大学四年我都天天早起跑步,从父辈的身上,我也读到了坚持、毅力。同理,对于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庖丁解牛、卖油翁斟油过钱孔——惟手熟尔。熟能生巧,熟从何来?在于天天的坚持与重复,天天的坚持可能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水滴石穿,正是这天天的坚持,才造就了各行各业的大师。每天的坚持,看似简单乏味,实则潜滋暗长,日积月累,终有量变到质变的那天。比如,我们咏春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三分钟连环拳”,我们站在那里,对着空气打,最后越打越快。开始时,一直都觉得有些枯燥,觉得没多大用。但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自己在家里偶尔这样连环打几拳时,发现自己的拳头比以前有力多了,并且能够连续快速打出,那一刻,更加明白坚持的意义,同时也明白师傅的上课环节乃精心设计。
近来,儿子对我在课上平板支撑的偷懒颇有微词,我只能做第一组三分钟的平板支撑,第二、第三组都无法坚持。我已人到中年,身体比较弱,但我将努力坚持,多多练习,方能与儿子一起成长,为了他,也为了我。坚持两年多了,我们学得很慢,但我们不急,路遥知马力,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我们将会一直坚持下去,多年以后,我相信,我们除了学会了功夫,还收获了“坚毅”的人生品格,受益终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撰文:仁义咏春1951哥 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