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朋友感觉自己都40岁了,还是没有什么成就,干什么都感觉好累,做不出成就来,但又不想这样下去,于是就显得有点焦虑。
想想这个朋友,其实很爱学习,上学的时候学习非常好,毕业后还考了大量的从业证书,工作也非常认真,我就在想,是什么导致了朋友的焦虑呢?
我想答案一定不在问题本身,应该去洞见这问题背后的真相:
我相信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梳理清楚的路径真相。
我们所有的努力也好,奋斗也罢,都应该是手段。
从一生的视角出发,我们出生并不是就是为了这奋斗和努力而存在,这不过是过程而已,生存才是目的。
我们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所付诸的行为手段。
那更好的生存又是什么:
基于生存延续的资源满足:满足生存的更多物质资源+精神生存的更强存在感
之前就说过一个概念,我们不存在赚钱这一说,所有的生存资源的获得都是交换出来的,即:
所有生存资源的获得都是交换得来的。
我们所有努力勤奋都是为了可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存在,进而通过解决对方的问题而换得物质资源和精神存在感。
即:个体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与没有被解决的刚需问题共同构成价值的全部。
个体能力+需要被解决的刚需问题=价值。
如此,回到朋友的问题上来,路径基本上就已经清楚:
朋友之所以看不到进步,获得不了成就感。本质上也许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勤奋,更应该跳出过程看努力的目的。
勤奋,努力都是正确的做事态度,但不意味着做的就是在解决争取的目标问题。
做为朋友的情况来说,我感觉问题可能就出自对于正确事的选择上。甚至可以说:
不会选择问题和制定目标,只会去正确的做事,尤其是擅长做那些别人分配给自己明确目标的事情。
这也就是考试方面,朋友却是拿手能力的原因了,因为考试是有明确外界目标的,多少分,考什么等。很多外界元素是定义清楚的,自己只需要变化努力适应就可以做到有效目标达成。
但回到企业中就会有所不同,刚入职的时候,也许做的事情还是比较简单的执行工作,就如同考试一样,设定好目标边界和方法参考,自己去自己尝试达成就可以,但等到一段时间以后,自己成为一名骨干或者主管后,必然对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旦到了定义问题建立方法这个阶段,很多人就进入了非舒适区,这已经脱离了明确的边界,于是很多人就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并因此回退,继续选择做那些明确问题,明确方法执行的职业,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进步不大的原因了。纵使你勤奋,努力,也不过是在做低门槛的重复工作而已。
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变化。从执行高手进入到定义高手的职业范畴。
简单来说,就要学会:没事找事。自己学会主动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明确衡量问题解决的标准,进而主动去行动解决问题。
朋友的问题核心原来是没有去尝试从更大价值视角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付诸行动去解决的过程。
没事找事,并不是真没事,而是留给那些学会主动观察洞见的人准备的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事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共勉!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