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是贫苦人家的财富,是富裕人家的智慧。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是有了这些节约的宣传语,才有了某些客家人酒席上用餐怪象,把贪小便宜当成不浪费,当成节约,认为不可耻。
去年元旦,大哥新居落成办酒席,做午餐,每桌摆了满满一桌菜,酒足饭饱后,桌上剩余的菜还有不少,经过厨房时,我吃惊地发现,四个家道殷实的婶婶,拿着保鲜袋在装肉大盘里装菜,装猪肉时用筷子夹断肥肉,把瘦肉装进保鲜袋,各人装了满满好几袋。后来听大嫂说那天他们晚餐竟没菜吃,要去市场买菜。
去年中秋节,祭祖后聚餐,孩子叔公叔婆煮了不少菜。刚放下碗筷,孩子大姑婆就开始在厨房装猪肉、鸭肉、鸡肉,几个保鲜袋,装得满满的,说这袋给儿子那袋给女儿。中秋节大团圆的日子,家里不用加菜吗?还要带回剩菜过节?
去年国庆节,孩子小姑婆买了商品房在酒楼摆酒席,摆了二十桌。菜不仅多,而且丰富,大家都吃得肚肥腰圆,我们桌还剩下两盘菜,没动过筷子,便商量了我们一盘,同桌的一盘,打包回家。谁知同桌女人竟在客人都没离开的情况下,像服务员一样,去巡查别的席面,看她用袋子装着剩菜回桌才知是去看有无剩菜?
几年前堂哥结婚,在县城最大酒楼摆酒席,一上菜,同桌竟有人把菜夹进早准备好的袋子里去。
贪婪的人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看似怕浪费的心理,实则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大包大包的打包回家真的能吃完吗?现在健康饮食主张不吃隔夜菜,要吃新鲜,吃不完,是不是也倒掉呢?
这不是节约,不是怕浪费,而是贪心。我觉得打包仅限于自己一家人在外面吃饭,剩下的菜打包,那才叫怕浪费节约。俗话说眼前有余忘缩手,身后无路想回头。
贪图小便宜的人会引起别人的警惕和反感,即使珠光宝玉,也只会给人留下一种廉价的身份。
我们要知道贪使人堕落,贪图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做人宁可吃亏,不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