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最近在读的两本书《了不起的我》和《逆龄饮食》均提到关于改变的话题。
陈海贤先生的《了不起的我》中提到从心理学角度讲,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体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体验的改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心理机制,即心理舒适区在发挥作用。真正的心理舒适区并非指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的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改变应对方式的困难是因为心理舒适区会给人带来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的来源。对此自己深有体会,比如我与女儿的相处模式,自她小时候起一直采用一种家长式管教模式,要求她每天必须按时回家。如果不能按时回来就会问个清楚。随着女儿的长大,我也想改变这种模式,先生也对我说“孩子已经大了要给她一些自己的空间,不能再用小时候那种模式了”,可是每当女儿下班回来晚时我就会不自觉的担心和生气,想知道为啥回来晚了。尽管有几次不直接问女儿,但是心里还是一直不踏实,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失去了对女儿的控制感吧。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确实很难,为此我在自己的手机屏保设定和书房的墙上贴上“提示贴”来提醒自己,现在才慢慢的发生改变。这个新体验代替旧体验的过程确实不易,在新体验创造的过程中也会有反复的时候,此时需要内心强大的力量来坚持新体验才能完成改变。
在《逆龄饮食》中也提到,在饮食方面我们会刻意忽视自己在饮食方面的问题,弱化餐桌上的风险。但我们是可以做出改变的-随时可以,只要愿意。但大家普遍有这样的心态“现在还是算了,还没准备好,因为。。。”,然后找出种种借口,拒绝改变。
由此看来,要想改变其实也不难,主要看自己对要改变的决心和毅力有多大,比如今年春节档热播剧《热辣滚烫》的贾玲女士在一年时间减肥100多斤,但大多数人却天天喊着要减肥结果却依旧肥肥。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为了让我们活得越来越好,我们还是要积极的去改变去创造,俗话说“你好了这个世界就好了”,这里的好其实就是自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