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参加家长会的目的就是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知道孩子在那些层面需要提升,并与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那么什么是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呢?我觉得必须具备以下三点。
首先就是实施计划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并且可以进行相应的检验。而不能太笼统或者太模糊,比如让孩子英语考到多少分,或者数学名次考到第几名,这些因为没有量化指标,也不太好检测孩子的进步状况,不算是切实可行的计划。
而像每周坚持五天,每天记住三个英语单词,每天在作业之后多做两道数学题,或者每天读某本书的两页,每一周写两篇日记等等,这些有量化指标的实施计划就比较可行。
其次就是学习计划一定要跟孩子的年龄相适应,制定实施计划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孩子的年龄。太小的孩子因为集中精力时间有限,不建议制定过多的学习内容,比如孩子五六岁让他每天记十个字或者单词,这个量对于他这个年龄是比较困难的。
每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所以量化的标准各有不同。制定一定的指标后,可以先试行一段时间,如果孩子努努力是可以达到的,那就是可以的。而如果孩子每次完成的过程都非常的痛苦,感觉不到任何的乐趣和成就感,那说明这个指标是需要更改的。
最后就是学习计划也同时要跟孩子的程度想契合。
我观察很多成绩差的孩子,我觉得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听讲,是因为他根本就不会写听不懂,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听不懂不会,干脆就说不愿意写。而这种不会并不是因为他当前的课不会,而是或许上学期甚至上学年的课都不会,家长一定得注意到这个情况。这个时候实施计划中的学习内容就必须得从孩子确切不会的那个阶段开始补起。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愿意学,一个学期补完两三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也是可以达到的。
实施计划的监督和执行
计划制定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约两个月左右,甚至延续到下个学期,就是计划执行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要跟进和执行这个计划。我们都知道计划的执行非常重要,一个没有执行的计划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如同一张废纸。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起到提醒,督促和监督的作用。这个阶段我觉得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在提醒和监督孩子完成这些额外作业的时候,要以平和的心态,告诉他只是因为他这方面能力或者知识欠缺,所以需要花多一点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尽量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负能量,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是帮助他成长的方法,而不是对他的惩罚。
其次就是不要太死板,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旅行,生日聚会之类的特殊情况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这个时候就不要太强迫。我们实施计划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剥夺他成长中的所有乐趣。
还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老师保持联络,两周或者一月跟进下看孩子有没有提高或进步。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跟老师和沟通下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再适当的调整计划。
当然除了学习成绩,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划帮助孩子改善别的方面的能力,比如性格,人际关系等等。比如孩子生性腼腆,可以让她每周练习下讲一些东西,或者报个演讲课,主持人培训之类的。太小的孩子性格不够奔放,家长可以指定计划每周带他出去玩或者去朋友家玩等等。
我的经验分享
我分享下自己的经历,就是我们老大的书写提升,去年家长会,老大的英语老师说她有时候不知道字母的那些地方应该排列在一起,建议我用英语书写本让她练习书写,她每周给她批改一次。这属于正常作业范围外的工作,我很感谢老师能这样做。之后我给她买了英语书写本。过了一两个月又碰到老师,她说孩子书写非常好,字漂亮。
我那段时间除了偶尔会问她书写练习有没有做,同时也会给她心里暗示,对她说你写字的时候要想着把字写得很漂亮,你这样漂亮的女孩就是要写漂亮的字啊。我觉得有时候做事情心理暗示很重要,你告诉自己能做到可以做到,就会真的做到。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坚持每天一顶的量,很快就可以见识到孩子的质变。
我们家老大的书写的进步真的就是两页纸之间,作业本前一页是她通常的写法,字小,辨识度不高,下一页就变得大小适中,单词间隔恰当,非常漂亮,我当时特别的惊奇。她说老师也问她,这是你朋友帮你写的作业吧?努力得到回报,看到孩子进步那一刻我真是非常的感动。
学习的目的
有时候我会想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了很多个角度,知识储备,升学考试,工作收入等等。
我自己觉得我想到的比较好的说法是这样的,要你掌握好在学校的知识,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你都明白了,你在课堂上才会自信自如,否则老师一说提问,你缩头缩脑的在那里,生怕老师叫到你自己。另外就是因为你成绩不错,在跟同学交往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自卑。所以我告诉孩子,为了这两个目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