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佩奇:“相对于我们的潜能,我们的行动仍然缓慢......我们应该专注的,是开发目前并不存在的伟大产品。”
谷歌的两个创始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早认识到:数据是虚拟世界的最大财富。从很早开始,谷歌就开始关注用户体验,并专注于将数据收集及处理做到尽善尽美。
拉里将他的“10倍”哲学解释为公司的最高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要比过去伟大10倍、优秀10倍、敏捷10倍,公司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变世界,让智能设备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
谷歌已由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发展为全球化的高科技集团。但互联网产品、网络化及智能设备的开发一直排在集团计划表的最前面。谷歌眼镜/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谷歌大脑/量子计算机/空中风力涡轮机/延长寿命/癌症治疗......集团不惜重金找来了各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基因学家、脑科学家、电气工程师、机械制造专家、化学家)。而对于自己不能开发的东西,谷歌就会买下能开发它的公司或者相应专利。
2015年谷歌的估价为660美元,公司市值达到了4700亿美元,是21世纪最大的“独角兽*公司”(*估值10亿美元以上,创立时间较短)
在谷歌工程师的推动下,所有重要的汽车厂商都启动了自己的无人汽车项目。
过去10年里,科学技术突破了线性规律,呈指数级发展,但这种进步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科技发展会像雪崩一样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
谷歌立足的两大原则:
一、为实现宏伟目标,从不妥协、勇于冒险——拉里说:“在探索科技边界这件事上我们还没有遇到对手”
二、保持迅捷和机敏——对于企业而言,淘汰时限为6个月。像微软这样的企业一直保持3个月更新一次产品,而谷歌则更快。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讨论创意,而是在尝试和检验红不断完善。
Google发展方向猜想
1. 标准石油——洛克菲勒——能源霸权 => 信息霸权
2. 通用电气——爱迪生——发明转化为供全世界使用的商品。
要掌握未来,必须了解谷歌。
Google办公环境
摩天大楼对生产力有消极影响。宽敞的工作空间有利聚集人才,并未最富创造力的科技人才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而且懂得合作的人更有创造力,员工之间应该有足够的互动交流。因此,规划办公室时尽可能减少楼层和墙壁等界限,管理人员与不需要单人办公室。
而为弥补造成隐私空间的缩小,谷歌提供全方位服务,保证员工的物质需求(幼儿园、狗狗训练所、足球场、攀岩墙、露天电影院、牙医诊所、汽车加油,各种美食饮品全部免费供应。)
谷歌时间轴
1995年夏,拉里前往斯坦福参观,以决定是否要在几个月后到这里学习。当时带领参观的是22岁的数学天才,斯坦福最年轻的博士——谢尔盖·布林。两个人几乎对每个问题都争论不休。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并不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但同样的野心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1997年9月,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注册了Google.com的域名。他们原本想按拉里室友的建议以Googol(10的100次幂,意为海量)命名——但他们一开始打错了字母,而后又发现Googol这个域名已经被别人注册了。
创立之初他们就确定了谷歌的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硅谷: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人之一威廉·肖克利为了就近照顾生病的母亲,从美国东海岸搬到了山景城,在那里建造了第一座生产新型硅晶片的工厂。随后一大批重要的芯片研发先锋都聚集到了那里。
唐纳德·诺曼(苹果工程师)《设计心理学》——“用户永远是对的”
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之父,World Wide Web发明者)——“假如电脑上的所有信息都有关联,那么我们将拥有一个全球化的信息网络。”
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的学生一般分为三种:
1. 学院派——喜欢搞学术研究,解决理论问题
2. 商业派——为金钱驱动,开发创造财富的商业模式
3. 理想派——不计较金钱,相信自己能开发出很棒的东西。
拉里·佩奇对于谷歌搜索引擎的构想来自一个梦:“醒来后我想,能不能把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都下载下来,然后只保留链接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人才意识到通过链接来为网页排序会大大优化搜索结果。就这样谷歌核心算法——PageRank诞生了(Page一语双关:拉里的姓;网页)
谷歌在初始阶段的成功源于其敢于创新的精神,没有受行业巨头的影响,也不沿袭已有的搜索技术算法。
1998年8月,硅谷传奇人物安德烈亚斯·冯·贝希托尔斯海姆在与两人见面后,签发了“经济史上最值得一张支票”——10万美元。在听了两人解释PageRank算法的原理之后,“我当下就发现了这种算法的价值。当时很多专家认为实现自动在线搜索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拉里和谢尔盖找到了解决方法......我激动地跑去车里拿支票本 ”。他对两位谷歌创始人说:“有这么好的创意你们不该再等待,赶紧去成立公司吧。”
1998年9月,谷歌公司正式成立,两位创始人搬进了他们的公司——一座非常符合初创公司形象的车库。(车库的主人是目前YouTube总裁苏珊·沃西基)
两人一开始都没考虑如何用创意来赚钱,因为他们一直像科学家而不是商人那样思考。1999年,当新经济走向高点,硅谷似乎天天都有新公司成立。某天拉里突然想到:在线搜索也可以盈利——谷歌能在每次搜索中自动获知用户的兴趣所在,搜索引擎将注定成为世界上最有效的广告系统。
尽管没有商业经验,拉里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互联网行业最成功的商业模式——谷歌将搜索请求和广告自动关联,向谷歌付费的广告会显示在搜索结果的上方或右侧。同时,谷歌还将其技术和广告系统授权给其他公司,谷歌从其广告收入中抽成。
拉里和谢尔盖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让谷歌快速盈利。他们拒绝在首页显示商业广告或链接,力求主页简洁——这一举动使谷歌前期亏损严重(2000年达到1500万美元),但通过用户口碑相传,谷歌收获了大批拥趸。(大道至简)
2001年8月,谷歌聘用了经验丰富的埃里克·施密特作为公司的新CEO。他弥补了两人欠缺的管理和运营技能,很快构建了明晰的组织构架,确定领导岗位,建立决策流程。谷歌开始飞速发展。
大部分陨落的硅谷创业公司,其失败原因不是项目太差,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发展,做不到吧项目发展成能正常运行的公司。在企业站稳脚跟之前,内部就已经出现了混乱。
2011年,谷歌出人意料地突然宣布三人执政时代的结束。为了让企业快速运转起来并恢复战斗力,自那以后谷歌只有一位董事长——拉里·佩奇。谢尔盖任技术总监,埃里克任执行董事长。
2004年4月29日,谷歌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上市申请书。“谷歌不是普通公司,我们没打算走向平庸。在谷歌革命的道路上,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管理公司。”两位创始人在写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说,“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改善大多数人生活的服务。我们将抓住所有我们认为会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机会,哪怕它们在短期内对资产负债表没有明显的帮助。”
很多上市公司承担着盈利的压力,他们的收益与预期分析挂钩。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可预见的低收益,而放弃不可预见的高利润。
为了保证两位创始人和施密特组成的决策团队继续掌握重大决策权,谷歌采用了双重股权结构:对一般股东发行A类股(拥有1票投票权),对创始人发行B类股(拥有10票投票权)“新投资者可以参与谷歌的长期发展计划,但不能干涉公司的战略决策。” 巴菲特对谷歌制定的规则非常欣赏。
拉里童年时阅读了关于尼古拉·特斯拉的传记。特斯拉是最优秀的天才发明家,和同时代的爱迪生不分伯仲。但他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在贫困中去世。拉里从中得到了两点启示:1. 单纯依靠个人智慧也能发明对全世界有重大意义的科技产品;2. 如果草率地成立一家自己不能控制的企业,就很可能会一步步丧失对自己创意的控制权。——这就是为什么拉里绝对不会将谷歌的控制权交给股东。
20世纪90年代,网景(Netscape)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浏览器,但是微软动用了所有资源将业务从这个年轻的互联网企业手中抢走,并在所有Windows系统的电脑上直接配置全新的IE浏览器。尽管网景在初级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有更出色的技术,可硬撑了几年后还是惨遭淘汰。
2009年,比尔盖茨又故技重施,斥巨资将重新开发的收索引擎必应(Bing)投入市场,然而其市场份额却从未超过10%。而谷歌的市场份额则不断攀升,迅速突破80%。
谷歌的工程师们自始至终都很清楚,必须快马加鞭地优化他们的产品。他们意识到,搜索引擎越了解用户的意图,就越能更好地服务用户。对每一个问题,谷歌都以更多的数据、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多的来源作答。
谷歌内部流传着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必须完成的重要项目。程序员和工程师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这样不断形成新的流动工作小组,有的几天便会解散,有的则会一起工作几个月。这种创新氛围至今没有改变。
工程师们每天可以花20%的工作时间去开发个人创意。软件工程师保罗·布克海特用大约两年半的时间开发了一个电子邮箱程序——这个程序最终发展成今天有5亿用户的Gmail。
谢尔盖和拉里除了都拥有与数学和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家庭背景外,还有着同样教育背景——两人都接受了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初期,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了一种教育理念:将教育的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全面发展人格上来。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创造力、自由的意志和创意的开发,并希望培养以改善世界作为目标的学生。了解这些,就不难理解谷歌的企业文化了。
2006年,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
2005年,谷歌收购了一家移动无线领域的微型初创公司——安卓。该公司由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安迪·鲁宾创立。
硅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精英群体,以及一个独特的思想框架:财富知识一块马赛克彩砖,甚至是不再受欢迎的副产品。硅谷精英们是目标明确的理想主义者,坚信他们的“高科技救世说”将推动人类文明大步前进。
奇点——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奇妙时刻,人类最终在大爆炸中被推入更高级的文明。这是一种由互相加速引发的连锁反应。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全球性指数级发展态势:按线性发展,走30步是30米;而按指数发展,走30步就是10亿米了。
谷歌自主搭建的光纤网络,可提供速度高达1GB每秒的超级数据传输速度。谷歌的终极目标是着眼未来——新应用程序、在线流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未来产品,需要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作为基础。
谷歌的工程师们坚信:比起10%的提高,颠覆性的创意往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提高10倍比提高10%要更简单。” X实验室的“登月号”船长泰勒说:“如果有人想将产品性能提高10%,他会不自觉地使用已有的工具和经验方法。而如果必须提高10倍,你马上就会发现,用别人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抛弃所有已有的思路,寻找全新的方法。”
泰勒会称赞每一个新员工提出的第一个创意——不管这个创意看上去多么差,多么不切实际,多么不成熟。“如果第一次就被批评太差,被我否决,这就可能是他提出的最后一个创意。”
“第一原则”思考模式:
拉里和谢尔盖从一开始建立搜索引擎就没有选择已经成熟的技术,而是选择了全新的算法。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在研发火箭时,没有按照流行的模式设法从各个步骤节省成本,而是从基本问题入手:火箭的哪些构成部分是必需的?使用哪些材料最合适?最终以较低的成本早出了火箭。
与其给电子邮箱程序直接添加两三个新功能,以方便在智能手机上使用,不如重新思考怎样改变移动互联网的沟通方式,以及为此开发什么样的应用。
没人觉得探索重大科技进步是自己的责任。初创企业和小公司认为“登月”是大公司的事,因为自己缺乏资金;大公司要考虑股东的利益,所以认为这是初创企业的事;而政客也有压力,他们不能把纳税人的钱花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成果或者不能拉到选票的项目上;高校虽然进行基础研究,却不制造任何产品。
谷歌有两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台是赚钱机器——搜索引擎,经营广告业务;另一台是未来机器,成立无数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随着发展,两台机器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也更加难以管理。因此拉里重新调整公司架构,成立独立控股公司,以便两台机器完全分开,互不影响。
很多大型科技企业收购初创公司,不是为了整合资源,而是想在初创公司对他们构成威胁以前就将其逐出市场。而谷歌推行的是10倍哲学和登月计划,目的是赶在其他人之前把自己的项目开发出来,而不是忙着消灭潜在威胁。
谷歌的新项目在发展为可行项目之前不会考虑盈利模式。因为它本质上是一家工程师的公司。所以谷歌愿意不投入巨资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还愿意在没有回报的情况下坚持十几年。
谷歌不仅聘请了汽车工程师,还聘请了城市规划师和交通专家、环境专家、以及社会学家。他们可以在规划未来时提供帮助,以减少未来的汽车数量。谢尔盖描述过他的伟大愿景:“有了无人驾驶汽车,大家就不必没人拥有一辆汽车,因为它们可以随叫随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并减少环境污染。” (痛点:疲劳驾驶、酒驾、开车看手机、超速、视线盲点、马路杀手......)
“21世纪的汽车不该越来越不安全,也不应该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待着停车场里。另外每天一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纯粹是浪费时间。” (思考:对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冲击)
机器学习,是谷歌无人汽车最重要的成就。它不是单纯地在制造汽车,而是在制作智能机器。(需要考虑对路人的心理影响。机器经过精密计算知道速度正常且距离安全,但对于擦身而过的行人来说,还是会感觉到“太惊险了”)
一个主要的问题不是技术突破,而是驾驶者是否准备好交出控制权,是否对科技完全信任。(要考虑:会剥夺驾驶人开车的快感和掌控感。体验驾驶乐趣使他们购车的原因之一。)另外,这一重大变革会涉及到巨大的政治利益(环保、城市交通建设),以及各方面问题:如果机器问题造成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是否存在软件失灵的风险?是否会被黑客入侵,乘车人的数据信息是否会被盗取?
一旦传感器收到干扰,无人驾驶汽车的表现就会差很多,所以在道路积雪结冰或下暴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安全驾驶?
竞争者:
汽车行业——各大汽车厂商都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他们不仅懂得制造汽车,更懂得销售汽车。
科技行业——Uber买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整个机器人制造技术实验室,准备未来提供无人驾驶的计程车服务。
传言苹果公司也将研发代号为Titan的电动机器人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它终将变成移动的生活空间。
X实验室
有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开发出的项目被抛弃,比如能在整栋房子内使用的无线电传输模型,因为“格局太小,不属于10倍哲学的范畴”,解决的不是“不是全球性的大问题”,“和我们的目标并不相符。”
Wi-Fi气球
难题:让气球在平流层静止悬浮非常困难,那里虽在天气系统和飞机活动范围之外,但风速经常超过200公里每小时。
解决方案:气球不必保持静止,它可以随风飘动,它空出的位置会被一个新气球补充。谷歌借助美国气象局海量的历史信息和气流信息,模拟出平流层气流运动,根据预判的气流运动方向,控制气球上升或下降到合适高度,让风将其带走。
首批60个高空气球飞到平流层的时候爆炸了。尽管如,人们还是会说“没事,我们继续”。大部分X实验室的成员对沮丧有一种特别的抗体,即使失败了10次他们也不会说“这根本行不通,我们放弃吧。”
通讯卫星一下就需要耗费几亿美元,而且地面基础建设耗时久,需要数十年才能让欠发到地区的人民实现上网的愿望。而谷歌可以以极低的成本从气球生产商那里快速得到上万个气球,然后给它们充满氦气,它们就能停留100天以上。
“我们在和巴西、坦桑尼亚及印度等地的电信公司接触时,问他们打算在10年内为新的移动基础设施投入多少资金,他们答20~30亿美金。然后我们问,‘如果不需要你们花钱呢?我们为你们建造无限信号塔,你们提供移动信号频率,我们共享收入。’这些公司纷纷表示同意。”这种合作方式把谷歌和潜在竞争对手变成了盟友。
新增的互联网用户会使用谷歌的搜素引擎,会看YouTube视频或使用Gmail。
Facebook曾表示对无人机制造商Tita Aerospace感兴趣,谷歌随后就迅速收购了这家公司。Titan的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大气层外飞行。机翼装有巨大的太阳能板,可在2万米高空飞行数年。
发射卫星:扫描全球
将网络信号从太空传回地球有两种方式:无线电波传输和激光传输。发射无线电波需要频率许可证,数量有限,竞争激烈。而激光传输速率极快,但只有在不发生折射的情况下才能尊全传输数据,在外太空环境中较容易实现,但地球的坏天气和云层带来了技术难题。
纳米粒子:随血液流动的人体检测仪
GWC7是谷歌生命科学公司的总部,旨在改革保健方式并将医疗推入科技新纪元。
在过去的2000年里,医学一直不是主动推进的,而是被动发展的。人在生病之后才会去看医生,对于身患重病的人来说为时已晚。大部分癌症若能在早期确诊,存活率经常能达到90%。
纳米粒子是最小的可编程的人造粒子,只有红细胞的1%。表面有能与体内蛋白质或其他分子组成成分结合的受体或抗体,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移动。目前研究的是氧化铁原子,因为可以用磁铁直接追踪粒子。
Calico公司:寻找永葆青春之法。
智能机器人
谷歌机器人公司总裁:安迪·鲁宾——“安卓之父”
工业4.0:德国提出的国家级战略,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厂里所有的东西都能互联,关键角色就是机器人。
Uber也成立了一个机器人研发部门,并一举挖来50名曾在NASA开发火星探测车的科学家。
谷歌机器人部门坚持最开始的想法——先制造出一台具有决定性意义机器人——一套所有智能系统通用的软件。
无人机
需要开发出更精确的定位系统和安全系统,避免碰撞发生。还要避免在飞行区域发出噪音。
风筝发电
将无人机驾驶的大型风筝放飞到200~400米的高空中,风筝搭载的旋翼作为发电机,通过与地面连接的缆绳将电力输送回来。
建造几百米高的传统风力涡轮机会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还会面对某些社会障碍(群众认为有碍观瞻)。
量子计算机
量子世界看上去很荒诞,因为它允许两种相反的状态同时存在:是或否,生与死。如物理学家埃德温·薛定谔在实验中展示的:量子世界是一个猫可以处于生死叠加状态的世界。
量子计算机不是谷歌的研究成果,而是从加拿大一家名为D-Wave的公司买来的。D-Wave是世界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可编程量子计算机生产商。它的第一个投资人是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
世界最大的武器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从D-Wave买下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曼哈顿计划”:几十位不同学科的科学家被关在新墨西哥沙漠的一个实验室里,用几年的时间发明了前所未有的原子弹。
传统二进制位要么是输入(1)要么是输出(0),而量子位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种状态,产生进出叠加。元质点和原子可以同时以不同状态存在。
量子计算机只能在特定任务中运行得更快,传统计算机不会被取代。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绝对零度的环境中运行,且对极其微小的干扰也会有敏感反应。
谷歌搜索
谷歌平均每年能完成1000项搜索技术改进。
目的:输出压缩的知识。
信息专家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造一台不仅能快速回答问题,还能交流的计算机。人机交互应该更人性化、更流畅。
谷歌语音识别系统的一块基石:让电脑最终学会更好地理解人类。
难点:训练计算机概括并全面理解各种关系的能力。
谷歌大脑与人工神经网络
2012年,谷歌用16000台计算机的处理器创建了谷歌大脑(Google Brain),它的系统尝试用神经网络模仿人类大脑。
人工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经常被归结为一个概念——深度学习:将计算机与神经学融合,让机器更智能,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像人类一样的理解力。
深度学习理论基于一种极端观点:人类智慧的根本只有非常少的几种甚至只有一种算法。
深度学习的第二个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视觉。看到图片影像的局部也能识别出整体内容的能力——神经速写(Neural Captioning)
谷歌的工作方式有点像基因重组。项目组和部门直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交换资源,一个团队的专业知识将被输送到另一个团队,而无须管理者来推动。
“如果我们队搜索引擎说,找出优秀的医学学术论文并过滤掉所有收过医药公司钱的作者,这难道不是很好吗?”
街景地图
未来几年,基于地点信息的商业模式,将越来越多地用到电子地图处理数据的方式——映射(Mapping)技术。谁能更熟练地掌握这项技术,谁就能在信息世界的争夺战中领先一步。
谷歌工作模式:重新定义一切
谷歌的人力运营部把管理5.5万名员工看作是一个大型的人类行为研究项目。
谷歌会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决策的机会,并赋予他们最大的自行规划工作的自由。
《财富》杂志每年的最佳雇主排行榜,谷歌都高居榜首
重新定义管理
“谷歌DNA”研究项目——旨在找出最大化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团队效率的方法。研究发现,懂得感恩的员工满意度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降低。因此谷歌正积极思考如何让员工更懂得感恩,采取了包括向逝世员工的家属继续支付为期10年的半年薪等举措。“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
“氧气”实验——手机1万条不同来源的关于领导层意见的数据,总结出八大领导原则。第一条:最优秀的工程师,最有经验的专家也理所当然地会成为团队之首。其他有“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清晰的团队理想和战略”、“高产,以结果为导向”等等,专业技能排在八大准则最末。
重新定义人才
人事专员和经理人在面试时的前10秒钟已经形成了对求职者的印象,面试中的所有问题最终只不过为了证实第一印象。
“要了解一名求职者真正的工作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测试加试用。”求职者必须首先按照所申请岗位的切实要求完成一项工作,然后还必须完成一项普通认知测试,最后求职者要参加结构化面试。
谷歌独特的人才吸收战略:最开始雇用4~5个相关行业的顶级权威,并允许他们尽情自由发挥,然后充分利用他们的社交网络吸引更多优秀专家。
真正的精英接收新工作时几乎不需要任何培训,不需要适应工作的阶段,也几乎不需要任何帮助。所有谷歌聘请优秀人才表面上的高昂投入实际是在节约成本。
谷歌偏爱聘请灵活的通才,因为他们身怀多种技能并具备明显的企业家精神。
重新定义团队
谷歌上下达成共识:小团队优于大团队。“小细胞”:形状随时变化,随时调整自己并在整个空间移动。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和灵活的组织架构使谷歌得以迅速应对新的产品项目。
“谷歌人对谷歌人”(Googler-to-Googler)项目,员工在工作日给同事上课,内容不限。
“工程师优于企业经济学家”的企业文化也深深影响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重新定义创新
两位创始人对短期利润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谷歌在20年后依然保持全球影响力。摆脱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企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功会成为削弱自身的利剑——拥有顶尖技术的企业,逻辑上会致力于完善现有技术,继续扩大领先地位,如此一来,它们便会忽视对新想法的实践。
“破坏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ies):预知未来趋势、开发相应技术、创造全新市场的能力。
喷墨打印机曾长时间在质量和速度上输给激光打印机,但最终却通过价格战和大规模的推广占领了市场。
索尼推出携式收音机时,音质很差,比不上美国大企业的产品。但它针对一个全新的客户群:无力消费昂贵电子产品的青少年。随后索尼便携式收音机的质量不断改善。
即使最优秀的企业也只专注于满足其客户的现有需求,而不去预测5年或者10年后客户需要什么。
你给员工最大限度的自由,员工就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但很多公司不愿意或不能这么做。这里的自由,指自主决策的权利、扁平化的管理层级、自主行为的空间和对实验的热爱。
“急速背叛”:迅速整合团队、交换想法,在没有长时间筹备、没有官僚主义或小争执的情况下实现跨部门合作。
“TGIF大会”(Thank God, it's Friday)创始人为全球员工答疑,员工可提任何问题,内容从未被泄露出去过。
“设计思考”:既是一种产品开发流程,也指一种管理哲学。描述了一个拥有多个具体步骤的系统,其目的在于畅通无阻地开发始终基于用户需求的新产品。首先,代入用户感情,站在潜在客户角度思考;其次,确定问题和目标,头脑风暴,寻找创新性解决之道。最好的想法会立即被转化成样品。然后立即接受检测,得到的反馈将重新回归流程。
“最重要的是站在那些会使用你点子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想法以后不要犹豫不决,不要召开永无止境的会议,也不要进行长达数月的规划,而要立即绘制草图、生成样品、让用户测试、然后改善。”
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柱之一是速度。通过新的样品、新的尝试和不断投入市场的新产品,尽快发现产品或商品模式的错误并及时更正。
创造一个环境让员工对彼此的想法说“对,而且......”而不是“对,但是......”
当你的工作能造福更多人时,你的想法也会更宏伟。但你必须一再检验方向,将你开发的所有东西尽快交到客户手中并观察他们对此的反应。
安卓系统
谷歌希望统一屏幕世界,因为屏幕控制着所有的设备。
安卓车载:汽车与手机的无缝连接——汽车不是智能手机,设计师和工程师必须拆开每款汽车,才能找到与安卓汽车系统无缝连接的方法。
汽车生产商们绝对有理由担心,这些科技公司只是将合作当成一块敲门砖,最终目的是从他们手里分一大杯羹。所以汽车厂商也可以研发自己的应用软件,将它们反向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去。
智能穿戴:未来的智能手表将成为可随身携带的迷你电脑,成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器。
智能家居:“物联网”目前还是支离破碎的,因为缺少统一的标准。现在的物联网世界产生了各种各样彼此不兼容的生态系统。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要问的不再是那些设备是联网的,而是哪些不是。”
邮箱支付:在线支付平台通过获得买家的交易信息,可以获得大量关于购买行为的数据,结合在互联网上收集的消费行为数据,互联网巨头们便拥有了一笔巨大的信息财富,可以将其转化为金钱和受市场欢迎的商品。
Pony Express项目:用户可直接通过Gmail进行支付。邮箱将自动识别其接收的电费或花费账单并显示支付功能,用户只需提前绑定银行卡。
Inbox应用:将所有新邮件进行分类(简讯、社交媒体、财务等),系统自动筛选来信。如果邮件中涉及地址,应用汇将其自动转化为谷歌地图中的截图;若通过邮箱预订机票,邮件会显示航班详情。
信任是不可或缺的:要让用户相信,谷歌极度重视数据安全,无论多么重要的个人信息都可以通过Gmail发送。
纸板VR:虚拟现实(VR)可能是数字化的下一个进化阶段。
为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制作3D内容,谷歌与GoPro(极限运动相机)成了合作伙伴,后者的双机系统能拍出震撼的3D影响。
如果设备成本低到一定程度,VR某天也许会取代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和视频。
模块手机:Ara:用户可自行组装标准化零件,无须每隔几年更换一次手机,只需分别替换技术上过时或已经损坏的模块。可降低成本,减少电子垃圾。旨在为智能手机创造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硬件开发者可以像软件研发者一样在在线商店中销售他们的产品。
数据隐私保护之战
将数据安全作为一种服务来销售已经成为谷歌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
Zero安全项目:谷歌投入一整支团队寻找互联网上和其他软件供应商的安全漏洞。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无政府主义实验。数亿人在网络世界中生产和消费数字产品,几乎没有受到法律的任何限制。”
国与国之间不仅法规不同、法律体系不同,有时连价值观、文化和情感认同也不同。比如在美国,言论自由是公民最崇高额权利之一,因此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删除搜索结果列表中的链接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在欧洲,隐私权是要不计任何代价保护的权利,紧急情况下也可通过删除链接的方式来保护。
“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某种潮流的心理。
即将爆发的平台之争
谁掌控了平台,就掌控了供应链,谁就是标准的树立者,就能在所有的交易中分一杯羹。
平台使互联网公司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想法和新产品。
在网络效应发挥重要作用的市场中,平台往往偏爱垄断集团。互联网公司是双面运营的平台:一面站着消费者,一面站着软件研发人员或广告商。
互联网企业必须不断取悦客户,因为竞争对手距自己永远只有一“键”之遥,即使他们看起来在完全不同的市场上活动。谷歌搜索引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电商亚马逊。
欧盟与谷歌之战,实则是欧洲对监控一切的美国政府的谴责和对美国技术主导地位的惧怕。微软的衰落也是从欧洲的反垄断诉讼和对其影响力过大的全球讨论开始的,之后它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猛烈攻击。
CPC,即每次点击的费用(Cost-per-Click)。点击量是计算广告投资商需要为一则广告支付多少费用最重要的数值。谷歌的CPC呈持续下滑态势。人们经常直接在大型网上交易平台和比价网站上搜索产品,这些不会被计入对搜索市场的统计结果中。核心业务的减速发展也是谷歌强势投资新项目的原因之一。
谷歌正逐步变成下一个微软——重要、巨大,但不占主导地位。“有聪明的头脑和机智的想法,但毫无用处。” Facebook现在处于真正的上升阶段。
谷歌为了能将设置好的搜索引擎装入苹果设备,每年支付了数十亿美元。谷歌在智能手机上的广告业务效益低于其在电脑上的广告业务,因为手机用户更愿意使用应用软件搜索产品。
视频崛起是第二场革命。
谷歌试图通过Google Fi项目成为移动无线服务商。
Sidewalk Labs项目:用科技改善城市生活。在密集的住宅区建设智能的、绿色的、友好型的基础设施。研发降低生活成本、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缓解环境污染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
新的机器时代即将到来,它将在未来几年内彻底颠覆我们的经济和劳动市场。
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信息处理。一项工作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被机器取代。
越来越多的财富将属于越来越少的人。科技进步还将加速这个过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中,全球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最大的输家。
由工程师驾驭的谷歌认为科技就是进步。他们也坚信,这些发明的优点最后必将胜过缺点。谷歌“不作恶”口号的最初意义是:只要动机是好的,结果也将是好的。所有谷歌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都是惊人的。他们的动力来自于一个信仰:创造特别的、改变世界的、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