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十三):地宽天高,尚觉鹏程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在北洋时期,北洋军阀在普罗大众中的名声一直就不好,甚至可以达到人尽皆知,人皆可骂的地步。军阀之间的混战如同儿戏,却总是披上道德的外衣,不是因为北洋军阀的脸皮比较厚,而是其中喜欢沽名钓誉的诸多角儿脸皮薄。这种薄脸皮,也是士大夫本分褪色后的残存,是一种礼义廉耻的悬节。虽说会时不时踩线,但是最起码心中还是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苍生大义,敬畏因果报应,说白了北洋的“草头王”再喜欢折腾,也都有自己底线,这是一道迈不过的坎儿,更是一种枭雄末路的操守。
最初的这种底线坚守,是北洋一脉的袍泽之情。在北洋军阀中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自然可以说本是同根生,不过也不是没撕破脸,然而底线是打断骨头仍然连着筋,一家人还是一家人。冯国璋作为直系军阀掌门人时,长江三督唯其马首是瞻,不过卧榻之侧安徽的倪嗣冲,却是段祺瑞麾下皖系军阀的骨干。冯段两人角力时,在京畿地区被皖系军阀环伺的冯国璋,曾带着麾下上千人的卫队,以南下巡阅的名义意欲出逃江苏,然而在安徽蚌埠车站被倪嗣冲率部挡驾,只得灰头土脸地折回。冯国璋开始明白,曾经情同手足的“芝泉”老弟,已经到了不惜和自己兵戎相见的地步。
但是,冯国璋不会知道,当自己留下那句“身未及见,死有遗憾”的遗言时,在自己的葬礼上,一向古板刚愎的段祺瑞,却哭得让观者莫不动容。“痛哭失声,几不能仰视,人皆怪之。”多年之后段祺瑞的葬礼上,一直不待见他的直系军阀晚辈吴佩孚,同样是“追念师门恩义,感涕难忘,遥望海天,悲痛何以。”除了这些“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义,北洋军阀刮起地皮来同样让人不胜唏嘘,就像土匪不会在家乡作案一样,山东督军张怀芝曾经大言不惭地说出“就是刮地皮,也不能在本省刮”,典型的兔子不吃窝边草。张作霖在北洋军阀中属于巨擘角色,自然也更进一步,他声称不刮地皮,而且在奉系军阀的地盘内,发行的银票上赫然印着的是“天良”二字。
最终,至于北洋军阀的这些底线坚守住多少,起码曾经可以称之为晚节不失。段祺瑞也好,吴佩孚也罢,均对日军的拉拢,不留任何情面。就连胡子出身,没有多少文化的张作霖都能抵御诱惑,像曹锟更是让齐燮元吃了“闭门羹”,而部下高凌蔚更是被其骂得狼狈不堪,仓皇从曹家溜走。这是除了情义、天良之外,一种叫做气节的底线。守住这些底线需要代价,既要抵御欲望的泥淖,也要守住平庸的寂寞,曾经呼风唤雨的北洋群雄,在告别江湖与庙堂之后,家国天下成为往事如烟,世道人心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