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到逻辑思维罗胖一段话:
“这次跨年演讲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在第二部分演讲结束的间歇,我从台上走下来,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一大跤。
周边的同事,马上就问,裤子摔破了没有,眼镜摔碎了没有,并没有人关心我摔疼了没有。包括我自己,想的也是眼镜和裤子。
为啥?并不是同事狠心,而是间歇只有两分钟,转眼就要上台。人摔疼了,可以忍着继续讲,但是眼镜只有一副,裤子只有一条,只有这两件事会影响马上上台的形象。
我今天说这个不是为了诉苦啊,而是想说,什么叫做事的状态?这就是极端情况下的一个例子。
真正做事的人,是不关心感受的,包括自己的感受,他只关心达成目标的条件和方法。这就是做事的状态。”
我看了罗胖摔跤的视频,是摔得挺狠的。这段话让我震撼的是罗胖的这句话:真正做事的人,是不关心感受的,包括自己的感受,他只关心达成目标的条件和方法。这就是做事的状态。
刚看完这句话,办公室就发生了一件不甚愉快的事,某某一定要与我辨个是非曲直,我说:“情绪、感受不重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好最重要。” 真是活学活用罗胖的精神。
回想我认识的几位在国外有投资的老板,他们遇到突发不顺事件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会有情绪,他们是会立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会沉溺于感受,感受、情绪在关键时刻必须退后。
牛人跟普通人的差别之一就是,牛人心里始终记得他的目标。在目标第一的前提下,等等再来处理情绪、感受。罗胖就是一个目标感极强的人,当年在央视做《对话》栏目制片人,他一直想当主持人,经过努力最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为《第一财经》的主持人。5年多的时间,坚持自己每天60秒语音的记录,这种死磕的精神在时间的复利作用下,让一个其貌不扬的胖子,变成了金光闪闪、万人景仰的罗胖。一件事情坚持5年,细思极恐。
2017年,有一位叫卫西谛的人,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每天要为此花4个小时以上。一年的时间,他真的做到了,他写的影评,质量很高,有理有料。
在回答读者问题,“怎么能完成这个项目,怎么能保证每天挤出4个小时的?”
卫西谛答:“关键是时间管理,我的心里永远在排列组合时间。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把原本碎的时间变成整的时间。几乎随时都在盘算下个月、下周、明天要做哪些事,然后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安排看什么片子,怎么写。通过这个项目,意外治愈了自己的重度拖延症。”
读者问“就没有想过放弃吗?”
卫西谛答:“兴奋期就是前两三个月,之后逐渐疲惫、时而厌倦,也曾躲起来暗自抽自己嘴巴。遇到写得顺,写得好,也会很满足。越写,就越觉得 “不管多难好像总是可以的 ” 。
感谢罗胖,今天读到他关于摔跤的文字,就是狂躁世界的一股清泉。感受不重要,某圈焦虑疯狂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的条件和方法,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人。
时刻对自己说:不管多难好像总是可以的。
自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