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讨厌冬天。
尤其是常年居住在贵州这样一个四周环山永不见“天日”的地方。
还很小的时候,我以为全世界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十一月的时候还算暖和,只需要穿两件衣服,一条裤子,袜子可穿也可以不用穿,好像这样的穿法就能顺利地过完一个冬季。哪成想,某一天突然寒风料峭,家里头随即阴冷,地面潮湿,渗出水滴,走着不小心就划了一下,摔得衣服上都是泥水。
那时候每一家一到冬天的时候都会生火,还用不上小太阳啊。电费是很贵,春夏日时,打个响雷就会停电,一停就是好几天。我也因此从没完整的看过一部电视剧或动画片。等到长大后,想起幼时那些意难平的总是追不到头的故事,就觉得很遗憾,到网络上找资源来看时,不是被画质劝退就是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兴冲冲的感觉了。那些没有完结的故事,也永远地成为了我生命里的遗憾。
冬天总是无事可做的,只能整日就窝在火堆旁边,等着冬去春来。
长大后去上学,我开始上地理课,我才知道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地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好浪漫的词啊。用正宗的普通话读出来,亚——热——带,简直要了我的命了,真是充满了异域风情啊。
这里的“亚热带”有着界限分明的一年三季。最是浪漫却在这里毫无存在感的秋季,加起来也许不过两个月而已吧,你还没有意识到秋季已来,许就已过了半个月的冬天了。
也同样在地理课,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冬天。有些地方是不会下雪的,而有的地方却会下好几个月的大雪。往北,有些地方有高高雪山常年不化,最南边的南极的冰山竟已过了千年……
那时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寒冷的不毛之地。虽然这里生活艰苦些,但至少冬天的时候是有火的,有火,总是很好的。
后来,我才知道,只有穷人的生活才是艰苦的。
冬天还在寒冷中度过的,只有穷人而已啊。
苦归苦,人嘛,总能苦中作乐的。
还很小的时候,我曾在外婆家呆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外婆家就在半山,从外婆家往下走,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山底的河边上,小河约有五十米宽,水有点深,望不到底。
我没在那条河里游过。
我从不刻意去记已经过去的事情,除了那些不得已的被刻在心底的悲伤,我总是不记得我是否快乐或欢笑过。
却唯独,我对那条河印象深刻。
横跨河面的那座桥,离水面很近很近。那时候我常想着,等我学会游泳,我一定要从这座桥上跳下去,从河的这边游到那边,再从那边游回来。我还要扎到河底,听堂表哥说,河底有漂亮的鹅卵石。
后来回家,等了半年多,天气终于热了。
我在家门口那条河里,双手扒着河边洗衣服的的石头,扑腾着双腿。慢慢地我开始放开了手,暑假过去,我就学会了游泳。
只是我去外婆家的时间却渐渐少了,我儿时酷热的暑假和去外婆家的日子再也合不上来。
我喜欢水,又恐惧水。
冬天的时候,水很冰冷,围着火堆取暖,衣服总会蒙着一层薄薄的灰。那时也用不上洗衣机,只能将手伸进冰冷的水,手被冻得发青,血管就像被注射了颜料一样,在手背蔓延出网状的“公路地图”。
夏天就好多了,整日喜欢往河里跑。天气很热的时候,也不在乎什么男女之别,衣服一整天都没怎么穿上,一头只管往河里扎,游累了才上岸休息。
一个夏天过去,人就晒得跟焦炭一样黑漆漆的,身上只有牙齿和眼睛有些别样的颜色。
那时候的太阳,一点都不晒人,总是大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