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6岁的傅雷在别人眼里是一名有着无数光环的大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可在傅聪眼里他只是时而严苛时而慈祥的爸爸而已。
20岁的傅聪即将独自走出国门,去西方进行音乐深造,那时的他有着不确定的艺术生涯,有着无法预料的人生挑战,当然和万千游子一样有着一直为他牵肠挂肚的父母亲。
书信成了一个家庭父母与孩子相互交流的唯一方式,这对父与子的信在动荡的年代里来来往往坚持了12年。
20岁到32岁是傅雷一生中角色变换最快的时间段,从学生到社会人士,从儿子到丈夫再到父亲,从青涩懵懂的青年演奏家到富有造诣的音乐大师。
而这一切都需要和父母相隔千里的他独自面对。
傅聪是幸运的有一位前行的领路人,愿意替他分忧愿意替他指路愿意和他做朋友。
一本正经的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的有效。
傅雷家书正是这样一本琐琐碎碎唠唠叨叨的聊天记录,看他像是在看别人家的故事,但却又免不了总是暗合自己的境遇。
一定程度上来说《傅雷家书》是写给所有迷茫焦虑不安的成年人的,他以一位中年父亲的视角向刚成年的儿子传达着不急不躁的人生态度和严谨求实的求学品格。
2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有一期《开讲啦》马云被邀请当嘉宾,台下一位学生向他提问:“马总,您不要和我扯别的,我想像您一样富有,不要跟我讲虚无的价值观,直接告诉我怎么做?”
马云说:“就像我想成为世界拳击冠军,但是我不想早起,不想训练,但我就想当世界冠军。”
想想都好笑吧。
可是胸有鸿鹄之志,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人却比比皆是,一张床,一个手机,再加上无线网就可以轻易摧毁一个人。
迟疑焦虑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使人生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只有抓紧时间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直面人生挑战。
在信中父亲说:“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工,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
道理每个人都懂,可真当花时间去做为什么就变了味儿呢?
反观自己是不是那个总爱抱怨却又迟迟不肯行动而一直在原地踏步的人。
作学生时喜欢抱怨成绩,工作时又喜欢抱怨环境。可在抱怨成绩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真正努力了多少?在抱怨职位薪水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对公司贡献有多少?自己又有多少可以支持自己跳槽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肯定自己那就请静下心来,踏实做好眼前事,按部就班练就真本领。
没有任何一蹴而就的成功,唯有厚积薄发才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
3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虚,虚怀若谷!
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董卿采访著名的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为了能和坐在轮椅上的许先生更好的交谈,曾在节目中三次跪在地上采访,那一期活动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事后网友纷纷留言说董卿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朗读者》播放了两季,但带给我们的感动却很多很多,在这样一个娱乐满天的年代有人愿意发现语言文化的魅力,愿意带领大家重温那一行行文字之间的感动,实属不易。温文尔雅,谦虚低调我想形容董卿是再好不过的。
外出在外免不了与人争执学问,父亲担心已小有名气的儿子在外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又挥笔写到;“以后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苦的斗争,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4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另外一个世界。
父亲鼓励儿子独处慎思有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他说:“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
父亲鼓励儿子在不断成长中学会自我反省,在信中刻意提到”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父亲也不忘向儿子提到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和开阔的胸襟。”
父亲的信涉及做人,学问,爱情。凡是傅雷能想到的,他也决不吝惜笔墨。
“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这哪是训诫的家书明明是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意。
作为一名父亲傅雷一直把听不听由你,说不说由我挂在嘴边,他害怕儿子荒废了艺术,他害怕儿子在外与人相处不洽,他害怕儿子孤独,才会不远万里送出有一封又一封的信函。
临近终了,又写出天下父母的心声:“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父子情深 ,千万叮咛也只怕护你不周。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好好谈谈心了,如果可以立刻拿起纸笔给她们写一封实实在在的信,哪怕是简单的一句”你们陪我长大,我陪你们变老”。
趁时间还来得及,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吧!去勇敢地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九九重阳,也愿久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