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我国最后一个游猎民族、以放养驯鹿为生的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
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协主席。
主要人物:
1.主人公:她是一位毕生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鄂温克族女性,被誉为“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2.林克: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个聪明善猎的人。
3.达玛拉:主人公的母亲,被称为能干善舞的女性。
4.尼都萨满:主人公的伯父,他是位隐忍孤独的萨满,同时也深爱着达玛拉。
5.依芙琳:主人公的姑姑,她性格刁蛮任性,曾经伤害过很多人。
6.鲁尼:主人公的弟第,他的妻子妮浩是一个善良博爱的人。
7.拉吉达:主人公的第一任丈夫,维克特、安道尔的父亲。
8.瓦罗加:主人公的第二任丈夫,达吉亚娜的父亲。
感悟:
真幸运!
竟然能在开年之初,读到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为整个2024年开了个好头,增添了好运气!
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一本书,能让我一读再读,舍不得放下,只想不吃、不睡、一动不动地把它读完,读完之后继续久久地回味……
真是一本好书啊!
一、美丽与危险并存
读着《额尔古纳河右岸》,清新优雅的文字仿佛把人带入到幽深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身边是连绵的白桦树、松树,连绵的群山,连绵的雨雪,还有连绵的风声……
在这里,春天,雪化了;夏天,花开了;秋天,漫天的树叶五彩斑斓;最漫长的是冬季,皑皑的白雪让大地和群山变得纯净洁白,犹如仙山圣境。
生活在这如画美景中的人们就如同一个个精灵,他们饮山泉溪水,喝驯鹿奶白桦树汁,采集山菌野果,兼捕鱼打猎为生。
他们与漫天的星辰、山谷中的溪流、四季的雨雪、林间的清风为友,以天空中的飞鸟、林中奔跑的狍鹿、流水中畅游的鱼鸭为朋。
壮美丰饶的山川在养育他们的肉体,塑造他们魂魄的同时,也如同那连绵的风一般在不断地锤锻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甘甜中品尝到苦涩,在幸福中体验艰辛痛苦。
姐姐列娜和丈夫拉吉达被冻死,父亲林克遇雷电而亡,瓦罗加被熊杀害,鲁尼与妮浩的三个孩子都被自然环境夺去生命……那滋养哺育他们的美丽山川,也在危害着、吞噬着他们的生命。
二、善良与罪恶共生
人之初,性本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相信人类的天性之中,善良的成分居多。
在小说中,同样如此,故事中人物的善举比比皆是:
尼都萨满是善良的,身为神枪手的他在与弟弟林克的爱情角逐中故意把子弹打偏,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人达玛拉嫁给了林克,而自己在孤独中度过了一生。
瓦罗加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明明自己打到了最多的猎物,却在部落里分配食物时,把最差的部分留给了自己。最终,在护送放映员时为了拯救同伴,他活活被黑熊打死。
妮浩和鲁尼是善良的,每次当别人遇到危险时,他们明明知道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可是依然发自本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再一再二又再三……
其实小说中有哪一个人没有散发出善良的人性光辉呢?他们都曾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难,包括俄国安达罗林斯基、翻译王录、向导路德……
但是在两亿年前,当哺乳动物进化出情绪脑的时候,人类先天就不仅有了欣赏、愉悦、冷静、快乐、满足等积极的情绪,也有了焦虑、厌恶、嫉妒、恐惧、痛恨等本能反应。
所以伊芙琳因婚姻不幸而心生不满,做出了种种满含恶意的行为,最终不仅逼死了自己的儿子金德,还对其他人的幸福极尽冷嘲热讽。
玛利亚因不满儿媳杰芙琳娜的长相,对她百般刁难,甚至逼迫她流产,以至失去生育能力。
拉吉米对养女马依堪的爱压抑到难以承受,最终不堪重负的马依堪只能跳崖自杀。
林克去世之后,整个部族的人坚守陈规陋习,对尼都萨满与达玛拉的爱情横加阻挠,让这对有情人郁郁而终。
人性本就如此,善与恶纠缠交织,一体两面。区别只是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善良多一点,罪恶少一点;到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下,可能就会罪恶多一点,善良少一点。这世间,没有绝对纯粹的善,也没有绝对纯粹的恶,这是天性使然,人性使然。
三、坚守与前进皆有风险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对鄂温克族传统的生活习俗深深眷恋:愿意睡在看到星星的屋子里,喜欢听流水一样的鹿铃声,习惯走坑坑洼洼的山路,需要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
在现实世界中,作者为那些被现代文明的滚滚车轮碾碎了心灵、为此而困惑和痛苦着的人而创作了此书。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难道坚守着民族传统、不融入现代文明的生活就真的幸福吗?就没有痛苦悲伤吗?
那一个个被寒冷、饥饿、溪流、难产、疫病等夺去性命的存在会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坚守传统的生活同样存在着种种悲伤和风险,这样的生活并不比融入现代文明社会要付出的代价小多少。
只是人类的天性不喜欢改变,不喜欢动脑。所以,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 • 海灵格曾说,“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然而,正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并最终流入浩瀚的海洋一样,在全球化的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阻挡不了终将融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命运。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地改变。在无法逃避的命运之下,在不可更改的历史大潮之中,唯有勇敢地拥抱改变,坚定地与时代同行,以保存着祖先记忆的山林为起点,沿着教育、医疗、科技的征途,去创造本民族崭新的未来。
出发,是为了更好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