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何为孝悌?

第八讲:何为孝悌?

孔子金句: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学第一)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第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第二)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第四)


      孝,是中国人一个神圣的字眼。中国历来提倡以孝治天下,孝被赋予了许多内涵。《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珍爱生命,好好活着,就是孝;光宗耀祖,扬名于世,也是孝;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同样是孝;著书立说,德泽后世,更是大孝!

      一、孝本心,难为色

      孝心,从发自内心的敬意开始

     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源头,那就是敬爱父母。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像尊敬领导一样尊敬你的父母》,这个题目好像听起来很别扭,但他道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我们中许多人可曾像对待领导一样对父母毕恭毕敬言听计从;我们可曾像对待领导一样对父母面带微笑和颜悦色;我们可曾像对待领导一样对父母交心交底,说出你的渴望……

       是呀,我们中许多人习惯于对领导对同事对他人和颜悦色,而对自己的妻子儿女甚至父母冷若冰霜。

      《论语》中有一样一段文字: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二)


      《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反映出我们许多人普遍的心理特征,许多人把“孝”理解为“能养”,认为每月给父母一些钱,或者给父母买点吃着,或者让父母住上高楼,这就是“孝”!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一个人对父母没有献上你的敬意,这与“犬马”有何不同?有的人养个小狗,每天像儿子一样把他抱在怀里对着小狗说个不停,带他溜溜街道,你可曾想过把年老的父母抱在怀里,和他一起低低共语?

    《论语》中还有一段文字,同样道出了我们的尴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第二)


      钱穆先生释曰:“人之面色,即其内心之真情流露,色难仍是心难。”(1) “色难”,就是我们许多人在孝方面的“尴尬”。也许我们有心,改善生活,总要先给父母呈上;父母有事,我们也会跑前跑后,但我们总是绷着一张臭脸,好像父母欠我们什么似的。我们给父母一个期待的笑脸,怎么这么难!

       是的,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不会,大大方方和颜悦色地父母说:“爱你!”你可以对情人说出许多肉麻话,对领导说出许多恭维话,对同事说出许多漂亮话,可是,你对于你的妻儿,父母总是那么“吝色”!你不愿意面带笑容春风送暖,你不愿意把内心最深沉的敬爱说个他们听!

       在这里,我要诚恳地向在座诸位发出呼吁:父母回家的时候,给父母一个拥抱,大声地说声辛苦!父母疲倦的时候,我们捧上一杯热茶。当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放下手机,停止通话,和父母亲热地聊会天吧!

       是的,孝不需要“高大上”,不需要你百里负米,不需要你卧冰求鱼,更不需要你卖身割肾;只需要你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多一点敬意。也许我们的父母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没有给你什么荣华富贵,但他给了你他力所能及的一切,最最宝贵的就是生命!

        正因为这份最最宝贵的存在,我们才得以来到这个世界,享受风,享受雨,享有阳光与雾霭,你前半生中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所给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献上我们的敬意?!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最为热烈的方式,用最美的微笑,用最温暖的语言,对我们的父母说:爱你!

       二、[父母爱子“计深远”,只为“目送”   

      中国有一副对联,论述“孝行”,把“孝”和“淫”、“心”与“行迹”结合起来,说的最妙: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

        因此,无论父母对于儿女,还是儿女对于父母,都是从“心”出发,竭诚尽力,表达自己最朴素的情思。

        说完儿女对于父母,再说父母对于儿女。父母对于儿女的情感,大多是一种“单向”的指向,正像《触龙说赵太后》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对儿女的正确而深沉的爱,就是送他们“离开”。这一也是“道法自然”,雄鹰会把幼鹰赶下巢穴,老虎会把小老虎驱出“家门”,只不过,父母对于儿女存在这太多的不舍。

        龙应台在《目送》那段经典的描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中国人有根深蒂固“养儿防老”的观念,有人乌鸦反哺来教导儿女,对父母要感恩,我并不十分认同这种思想。这些年,有一些儿女割肝捐肾给父母的报道,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做法。父母接受儿女的捐赠,无论看起来高尚伟大,身份父母的都应该想一想,为儿女“计深远”地想一想,不能因为自己的对于“生”贪念就接受这样的行为。当然,父母对于身患疾病的儿女要不要捐献,这个完全在于父母的取舍,我们同样不要用任何道德标准绑架他人。

        相对于生命的可贵,我也要说,死亡是伟大的神秘!我们不要因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就缺少敬畏之心。

         三、互助养老,莫让孝戴上“负债”的包袱

        其实“孝”特为在东亚社会所强调,在美国人看来。“孝”对于儿女是一种“负债”行为,这种行为并不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名的《菊与刀》中评述日本人的这种行为:“这个概念并不专门指他对母亲的爱,还指在他是个婴孩时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在他是个少年时母亲为他所做出的牺牲,在他长大成人后母亲为提高他的利益而所作的种种,以及仅仅因为母亲存在他对她所欠的一切。这也表示还债,因此也意味着爱,但这种意味着负债,而我们美国人认为,爱是某种自由给予的东西,不受义务的拘束。”“所有这一切都包括在孝道之内,都是子女应当还给父母的人情债。”“孝道远不止是自己对于父母和祖辈的尊重和顺从,在中国,在日本,都是如此。就说对孩子的照顾吧,西方人把它说成是母亲的本能和父亲的责任感使然,而东方人则说那是处于对祖先的孝敬。日本人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明确的:一个人给祖先报恩的方式,是把她自己曾经受到过的照顾转移到孩子身上。”(2)

        由此看出,父母对于儿女的爱,西方人看做是“本能”或者是“责任使然”,日本人看作是一种 “转移”:一个人给祖先报恩的方式,是把她自己曾经受到过的照顾转移到孩子身上。

        但“养儿防老”观念的国人,则更多强调“双向性”,这种“双向性”的“恩养”和“孝敬”之间的确存在这一种“投资”和“负债”关系效应,也正是基于这种关系,中国式父母对于儿女近乎一种赌博,常常把“宝”押在儿女身上,寄希望儿女“成龙成凤”,然后把自己带出困境,或者保障自己“老有所养”。这种押宝式的投资常常让中国父母迷失自我,迷失在病态式的期望里。中国式父母常常为了孩子,委屈了自己。

       当这种“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时,“投资”失败时,也就有了父母“状告”子女不孝的现象,舆论上对这种父母大多一边倒的支持,但却时常难以彻底改变“原告”的任何处境,甚至处境更糟。这种现象固然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但也应看到这种现象背后亲情被撕裂的冷漠。

        近几年,国家大力弘扬家风建设,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中国社会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而现实社会的高速运转却不会因此而停步,传统的一些观念明显落后于时代。譬如我们一方面寄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但儿女们大多成为社会的骨干,在这个“886”“996”的竞争时代,势必难以“两全”。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开明父母不会把孩子“栓”在身边,而是寄希望他们走的更远,飞得更高。正如《孝经》所言:“立身行道,扬名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结论:

        孝,始于事亲,难于颜色。中国人常常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奉养父母不必等,只需要在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日子,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带着微笑,和父母聊聊家常,谈谈学习和工作。身份父母,竭尽诚心做好自己的“本能”或者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而儿女未来的远行提供一种原动力。

       父母同样不全为儿女生活,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技能,不必为晚年“无所依”烦恼,对于一个永远保持“活力”父母而言,他们本身就是强大的“磁场”,会对儿女保持着永久的“磁力”。

         对于社会而言,建立新型的养老互助模式,是国家和社会应该积极考量和作为的重要课题。因为,这些老人曾经对于这个国家和社会付出了许多,而他们的子女正在服务着这个国家和社会,国家有责任让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后顾之忧!”


注:

(1)钱穆:《论语新解》,第31页,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出版社,2002.

(2)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第68页、第83页、第84页,译林出版社,201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