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是我和唐伟送给你的新年礼物。”女儿说着把一套护肤品放在我的面前,“别担心,他妈是同款。”
“谢谢!”我还有点小激动,“我刚好需要,那一套快用完了。”
“不客气叻,你和爸爸每年都还给我们发那么多压岁钱。”女儿又开始撒娇。
“我们早说过,压岁钱会一直发下去。”其实压岁钱和礼物不过是父母和子女间的一份心意,况且婆家这个家族里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给晚辈的压岁钱发到参加工作才停止。
我是远嫁,大多数时间都和婆家人打交道,而且所有的春节都是和他们一起度过。
第一次欣赏公婆家的影集时真的让震撼了:有公爹1951年参军时的军装照,还有婆婆1967年支边时甩着两条大辫子的生活照,也不乏先生和他哥哥、姐姐、弟弟的留意合影,那可是60年代呀!
他们兄弟竟然白衬衣扎在裤腰里,他姐姐扎着蝴蝶结、穿着花裙子,弟弟也整整齐齐。
先生还解释:“小时候过生日,当天有两个煮鸡蛋,其它人也有一个鸡蛋。”
看到我疑惑的眼神,婆婆聊起了过往:爸爸当兵后津贴每个月都寄给家里一部分,我们成家后每年都给老家寄年前。老人过世后,就寄给老家的哥嫂,一直坚持到现在。
当时的直觉就是,婆家家风好,重情义,而且还有生活仪式感。果然第一个春节,公婆就给我和嫂子还发了压岁钱。
女儿出生后,压岁钱转到孩子身上,六一、生日,公婆都有表示。
自从女儿对金钱有意识后,我和先生在女儿生日、六一和春节都有表示,她把这些钱放在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纸盒里。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用户口本给她开个户头,够50元她自己到银行存进去。
初中二年级开运动会的时候,因为忘记锁自行车,放学时自行车被调换成一辆破旧的二八大杠。
得知此事我宽慰她:“吃一堑长一智,我给你再买一辆就好。”
“因为我的不小心造成的损失我自己承担。”女儿从银行取出460元给自己购买了一辆喜欢的自行车。
升入高中的时候,女儿已经有一张1000元的存折。
竞争激烈的高中生活,她花几百元购买一部轮船拼接原材料,根本不用和任何人商量。
即便女儿外出上大学,生活费依然是固定的,每月一号准时发放,但是六一、生日、压岁钱依然没有停止,亲人们给的红包依然是自己保存。
手里有一部分可支配资金,女儿有什么活动支出基本不用从生活费里挤出。
踏入社会女儿有了自己的收入,该给的红包没有停止,她也会力所能及给我俩送礼物:净水器、电饭锅、烧水壶等持续安排上。
各自表达心意,丝毫没有违和感。
自从毛脚女婿第一次登门拜访,每年的压岁钱成了双份,自然孩子们也会给我们送实惠的礼物,电脑椅、按摩仪陆续到位。
孩子成家的第一年,我们彼此都把我一个度:孩子们给先生送了一块手表,送我一套书。
先生让我发一个大一点的红包:“心意我们领了,但是不能让孩子们破费,年轻人压力太大,理解万岁。”
其实,父母给孩子发压岁钱就是爱的一种表现。
爱孩子的父母,不会眼巴巴盼着孩子孝顺自己。
孩子送给我们礼物坦然收下,换一种方式补偿孩子就好,而发压岁钱是最合理、最温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