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以来,思考得最深入的一次。
甚至开始查资料、画导图、和身边的人研讨,来完善自己关于“资本”到底是什么的理论,并让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理论尽可能达到逻辑上的自洽。
我不知道我下面要说的,是不是已经接近明天李笑来老师给出的答案。但思考到现在,得出“正确答案”已不是唯一目的。
相反,我倒希望答案能够远远超过我自己推论出来的结论,好让自己的思维系统再一次升级,飞跃。
下面就是我关于今天话题的思考:
你的钱算得上“资本”吗?
<br >
相信专题的学友们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明白一个道理。由于我的有少读者都没有订阅这个专题,所以在这里先进行说明——
概念如果不清楚,那很可能一开始方向就错了。所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资本”的概念。
为此我特意逐字不差地读了当前的所有评论,还去搜索了“资本”的字面意义(搜出好大一坨资料),再根据已有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用逻辑推演得出我自己的结论。
先说老师给出的那个“创(gui)意(ji)多端”的类比——
房子确实主要由砖头建造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摆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房子……
同理:资本确实主要由钱构成,但,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
深入思考之后,突然发现,李笑来老师接下来的一段话,正是他自己所说的那个“诡计”——
钱和资本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东西,正如一堆砖头和一个房子肯定不是一回事儿一样。所以,有钱和有资本,其实完全是两回事儿。
首先声明:我认为,这话句本身是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问题的。
但是问题在于,它让你的思维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
把“砖头和房子”,“钱和资本”的关系完全等同起来。产生在这个类比当中“砖头=钱,房子=资本”的错觉。
所以下面评论里才会出现那么多人把房子类比成资本来推演自己的结论。
但是,只要跳出这个类比,思考一下“房子”的本质,你就能够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对于用砖头来盖房子这件事,“房子”其实是我们最终要的“结果”!它是把砖头、水泥、人力以及其它一切材料通过“建造”这个动作,最终增值之后的财富!
<br >
而我们所讨论的资本是一种结果吗?显然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那么让我们来从目前已知的信息上尝试着了解一下:
“资本”一词,经济学上的概念通常指生产要素“资金、厂房、设备、材料以及其它各种物质资源”;金融/会计领域通常指金融财富和资产等;广义上指能够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社会资源的总称。
以上内容感觉确实能够对“资本”究竟是什么给出一些思路,但是还不够。我们所说的投资,很显然是寄希望于财富未来能够增值。于是,我对资本的特征有了第一个结论:
-
资本应该是一些”资源“的统称,而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带来财富——比原来更多的财富。
但总觉得哪里还不够。
于是我尝试着代入到常见情境中试一试:
我们现在最常接触到“资本”一词的地方就是投资界,人们通过用“投资”这一动作来操作“资本“,最终使其升值。
但投资的结果不一定都是升值,也有可能贬值、甚至血本无归,但直到最终结果出现之前,我们都不可能知道。
那么难道在最终结果出现之前,我们都手上的资源就不是资本了吗?显然不能这么理解,至少目前所谓的“资本市场”去投资一个项目,不管这个项目最终是输是赢,投入到这个项目的资源都叫做“资本”。而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比如加大金钱输入、开拓渠道、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增强预判能力等等。
于是我得出了资本特征的第二个结论:
-
资本是要承担风险的。
进一步思考:如果不做投资的动作,就没有风险了吗?显然也不是。
就像砖头和其它材料,你不用它盖房子,堆在那里,它会风化、折旧,会越来越贬值,资本也一样。
只有通过“投资”这个动作,才有可能让它达到增值的目的,所以资本的第三个特征应该是“运动着的”。
好像还是不对——花钱享乐,这个花钱也是一种动作啊,但用于消费的钱显然不是资本啊。那么资本的第三个特征应该改为:“资本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有可能带来财富增值”。
——但是我们来看一个场景,仍然从最简单的资金方面来入手:
一个投资人,他拥有的最大资源是钱,他在投资的过程中会寻找各种能让手中的钱升值的其他资源:人脉、渠道、设备、知识等,但在完成搜集整合之前,他的钱会有很大一部分是静止的,因为还没到投资出去的时候。
那么能说他的钱这时就不是资本吗?或者像有些人的描述,是死掉的资本吗?
我更喜欢换个描述,投资之前处于静止状态的钱,更像是“睡着了的资本”,或“休眠的资本”——它总有一天会醒过来,并在投资中带来增值的可能性。
那么从运动这个概念的角度来看,“静止”其实也是一种“运动的状态”,所以用“动态”这个词更贴切。
于是我总结的资本第三个特征是——
-
资本是动态的,通过这种动态有可能带来财富增值
说到动态、运动的概念,就不得不提到宇宙间由运动而产生的另一个概念——时间。
在时间的角度上来看,前面一直说的"有可能"、“增值”、“风险”隐含的时间意义显然都是在未来。人们投资也都是寄希望于未来的增值,没有人会投资“过去”。
所以我得出了资本的第四个特征——
-
资本面向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br >
于是,总结一下我通过深入思考而得出来的几个资本的特征:
-
资本应该是一些”资源“的统称,而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带来财富——比原来更多的财富。
-
资本是要承担风险的。
-
资本是动态的,并且通过这种动态有可能带来财富增值
-
资本面向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然后根据以上信息,尝试着像李笑来老师一样把“资本”的概念浓缩成一句话:
资本,是一切有可能让财富在未来增值的资源的总称。
<br >
“资源”;
“有可能”;
“操作”;
“未来”。
确实涵盖了以上说过所有特征。
到这里为止,我终于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出了“资本”的概念,以上是我自己独立探索一个上午所能达到的极限。
但是还没结束,还得回答本期的问题:你的钱算得上是“资本”吗?
这个问题如果基于资本的概念来回答,思路就清晰多了——
我的钱算不算得上是资本,要看它是不是有可能让我的财富在未来增值。
所以我的钱,如果能让我的财富在未来增值,它才算资本,否则就不算。
关于财富,我们已知,财富不仅仅包括钱,也包括时间、知识、人脉等等其它相当丰富的内容。而且我们通过的前面学习已经明白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能很容易区分出哪些钱不算是资本:
维持基本生活的:吃饭、穿衣、交通……
仅仅用来娱乐的:旅游、度假、打游戏、泡吧……
甚至慢性自残的:吸烟、吃垃圾食品、吸毒(这好像算急性自残=_=)……
以上所花掉的钱,显然都不是资本。
而能够算做资本的钱,需要满足“有可能让财富在未来增值的资源”这个条件,而财富增值,除了需要“钱”这种资源外,还有人脉、渠道、专业知识、预测能力、空间、设备、原料……等等所有一切能达到目的的资源,而刚刚提到的这些资源很显然也满足资本的概念。所以,如果钱花在了换取其它资本上,那么这部分钱也就算是资本。
所以,很容易就能举出几个属于资本的钱的例子——
学习达到财富自由所必须的知的钱;
拓展自己的有效人脉的钱;
节省时间和注意力所花的钱;
让自己更健康所花的钱;
投资前景可观的项目的钱;
……
到这里,我的思考暂时告一段落,而关于今天的话题,目前我得出的结论是——
我的钱不一定算得上资本,只有那些“有可能让我的财富在未来增值的钱”才算“资本”。
<br >
这是现阶段的我,通过自己的独立深入思考能做到的极限,很乐于跟大家分享一下。
最后说一下关于“深入思考”本身——
思考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深入思考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持续的刻意练习,仅仅在有兴趣的时候下意识地思考一下,是很难达到“深入”目的的。
想起最近刚听到罗辑思维的一个例子——
你面对着一堵白色的墙,最开始它只是一面墙,当你盯着它不停地看的时候,渐渐的会浮现出许多细节。墙上的一个斑点、一只苍蝇、几个裂纹、一片污渍……再到后来甚至会根据墙上污渍的形状联想到一些其它的东西……
深入思考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只有当你足够专注,投入长时间的、持续的注意力来思考、研究、探索某件事的时候,有些深层次的东西才会一点一点浮现出来。
而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一点一点出现的过程,能给人带来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所以今天在练习深入思考这样一个话题的过程中,我收获的远不止这一个话题的结论这一点东西。
现在我甚至认为,如果明天通过李笑来老师的阐述,发现前面的结论乃至对于“资本”的概念都是完全错的,反而更好。
因为不光是个人,连整个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理论体系,在每次升级到一个全新高度的同时,都是颠覆了上一个理论体系的,然后下一个再颠覆这一个,不停颠覆和重建认识体系,达到一次次的认识升级。
所以如果老师明天发表的内容,颠覆了我今天的这个浅薄结论,那将是我又一次极大的收获。
而不论今天我的结论是对是错,或是部分对错,我的思维系统都将得到再一次升级。
【END】
我是零珑心,正在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遇见更好的自己。
目前思维系统持续升级中……
哦对了,本文章可随意转载,注明作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