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018丨小小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多少的回忆!

原创文章,源自于公众号,胡子自然杂记。

各种各样的灯/胡子不瘦

    空气中褪尽夏日的喧嚣,门前竹林伴随着徐徐凉风轻轻吟唱,  屋里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发出昏暗的灯光,也随风摇动。这些丝毫都影响不到,灯下聚精会神看书的老者。

    这种场景在我的童年记忆这本大书中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页,这老者就是我的爷爷。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都是使用的这种自制煤油灯。每当看完书,鼻孔都被煤油烟熏得黑黑的。后来家境稍稍好一点了,就用上美孚灯,因为是有灯罩的,就清洁多了,也明亮的多,就再没有了黑鼻孔。再后来有电灯就更加的清洁和明亮。

门前竹林伴随着徐徐凉风轻轻吟唱


    自那时,我也学会了煤油灯的制作:找来小玻璃瓶或者空墨水瓶,在找来用完的牙膏皮(那时候是铝制的)剖开,洗干净,锤平,剪成适当长度和宽度,包住用作灯芯的棉线卷成管,然后在墨水瓶盖上钻个铝管大小的空,插上灯芯,装上煤油,这样就完成了,那个塑胶的瓶盖常常是被烧没了的,后来稍稍进行了改进,在塑胶的瓶盖上面加一个小铝片。

    爷爷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忙完一天的农活之后,举灯夜读。由于灯光比较暗,只好一只手举着这样的煤油灯,一只手举着书,让书本离灯光更近一点,看的更清楚一点。爷爷不仅爱看,也喜欢给我们讲,那时候没有电视,听爷爷讲故事成了童年最大的乐趣。记得第一次听到得故事好像是讲的《薛仁贵征东》,说薛仁贵一个人吃了十个人的饭,结果帮主人家扛起了十个人没有抬起的树……我们被书本中这么神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讲到我们兴致最高时,爷爷就会说上一句我们最不想听那句话“要知详情,却听下次分解”。

    爷还有一本《薛刚反唐》的书,不知道被谁借走了,一直没有归还,每每讲完薛仁贵的故事,都会提到这本书,还啧啧惋惜。可知,在那个时候拥有一本大家都爱看的书,是多么的珍贵!后来,自己挣钱了,给家人买礼物,送给爷爷的就是一本大字版的《薛刚反唐》。当时六七十岁的爷爷高兴的像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手舞足蹈。

    爷爷还会将书中读到的,好的格言名句和诗词诗作,抄录下来,写在墙上,激励勉励我们。至今在我的脑海和老家的墙上清晰的记载这样一首《读书》诗:

    读书乃是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

    在家有酒在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

    日里不怕人来借,晚间不怕贼来偷。

    虫蝗水旱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就是这首诗,再加上爷爷的熏陶,我从小也喜欢上了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童年的特殊记忆,陪我渡过快乐与苦恼的煤油灯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那束耀眼的光永远闪亮在我心里。 1、我的煤油...
    刘彩云阅读 1,101评论 14 11
  • 难忘煤油灯 有一年的央视元宵猜谜晚会上,一个中学生猜中了煤油灯的谜底。我觉得这个孩子不简...
    观棋一语阅读 742评论 0 0
  • 《煤油灯》 文/书博 农村生活四年,印象最深的是煤油灯了。 七十年代,在重庆的农村几乎没有电灯,即使有些小镇...
    赖维书阅读 1,121评论 0 2
  • 我出生在九零年,恰好赶上煤油灯的末期。彼时,电灯还未在全国普及,特别是相对偏远的村落。在我的记忆中,煤油灯是那个...
    竹鸿初阅读 788评论 14 5
  •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二年级六班的分成。今天我发表的是关于感恩的演讲搞。感恩常在,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感恩...
    孙二阳阅读 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