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妈妈”,并列式成语,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啰唆。为什么把“婆婆”和“妈妈”放一起呢?应该是两位都是女性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婆婆妈妈”的主语应该是“我——妈妈女儿,婆婆的儿媳”。这个“我”如果是行走职业江湖的女子,孕育了孩子以后,这个家基本都需要一个后勤部长,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管务孩子,操持家务。当然,时间合适的工作自然不说,上班时间过早,下班时间过晚的女子都需要后勤部长。也包括一个从小没操持过家务的女子,如果家里亲戚多,孩子多,不特别崇尚个人空间和个人自由的女性,也需要后勤部长的帮忙,不然会累到性情毛躁,一地鸡毛,脾气都能发生变化。如果家有二孩儿,更需要老人帮忙。当然,也有很多时间刚好合适,自己也能理清头绪操持家务的女子自然例外。
一个妈妈,在儿子结婚后,立马就华丽丽摇身一变,有两重身份,儿子的妈妈,媳妇的“婆婆”。儿媳妇一生孩子,这个妈妈,又华丽丽瑶身一变,有了三重身份,奶奶,妈妈,婆婆。当奶奶不好当,有时候需要天天听到叫“奶奶”得付出太多的精力,还有大把的时间以及原本的自由。如果孙儿一召唤,这个奶奶身体允许,吃苦耐劳,看孙子就似一朵花的老太太,基本收拾收拾几件衣裳,拿上贵重的金银首饰,门儿“当儿”一锁,就来听“奶奶奶奶”声了,一听听好多年,有的老太太听一辈子。如果这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儿子,老太太在老家乡,两个儿子在不同的新地方安家落户,两个儿子又前后脚儿生了两个孩子,那么老太太和老爷子去哪个孙子家也需要协商,有时候也飞起小小鸡毛几根儿,商量后鸡毛就落地了。
对于奶奶和孙儿在一个地方的家族来说,要好办得多,早晨来听“奶奶”声儿,伺候孙子,晚上走到自己独居的地方,也能自由放松一下。对于奶奶和孙儿不在同一个地方的家族来说,也许爷爷奶奶就需要背井离乡,投奔孙儿的家,来照顾孩子,幼不离身三年,三年幼儿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这12年一过,基本就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岁,回去吧,孩子们又不放心,只好别过乡党和老屋,一直在外了。
我的“婆婆”属于第二种情况,自己老家,儿子新家,儿媳妇老家都不是一个地方。我的妈妈华丽丽摇身一变有三重身份后,带自己孙子了。我的“婆婆”来我家看她的孙子(老家,孙子孙女统称为孙子)了。婆婆性格刚强,在外绝对是不吃亏的,在家却是忍耐得了孩子们,孩子们有时候磨蹭,有时候说话不中听,有时候要求高,婆婆照单全收,默默奉献。婆婆硬气的性格随着岁月也磨平温和了很多。
千变万化
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来,熬粥炒菜烙饼,只要孩子们喜欢吃,鸡蛋饼烙了一张又一张。最先开始,婆婆家吃得饭苦咸苦咸,菜式也少,自己不觉。在我坐月子的时候,我妈妈来伺候我,我妈妈是做饭的大厨,婆婆天天在厨房里帮忙,我老家的蒸土豆丸子,擀豌豆杂面,炖羊肉,婆婆都学得很好,菜式渐渐丰富,菜的颜色逐渐从单一的酱油色变得花红柳绿。后来,压饸饹面,酱牛肉,大炖菜,都做得非常好吃。更别说她拿手的手擀面,包饺子,馄饨了。婆婆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家最先开始是我做饭,自从我调动单位以后,工作忙碌了起来,婆婆摇身一变,立马变成了掌勺人,后勤部长。家里孩子的衣服从来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立立整整。家里只要找不到什么东西,找婆婆,肯定能找到,她记性非常好,东西从来不乱放。谁的衣服破了,找婆婆,针脚细小密密缝。谁要想吃什么,只要告诉婆婆,立马去超市买去,要么自己做。经常说,不累不累,在老家的时候,一天走20里路。
奉献精神
这几年来,孩子学画画,学钢琴,都是婆婆接送,下午我下班晚,有时候下班回来累到葛优瘫,爱人更是喜欢自己的科技工作(养家糊口),每天加班到八点半。在孩子小的时候,婆婆就告诉我们,你们一周也累了,周末我看孩子,你们出去玩吧,于是我们这对新手爸妈看电影,逛大街,吃饭,去坝上草原去三天。婆婆从来不抱怨一句,这个媳妇怎么下班回家还不看孩子,从来没有在儿子跟前说一句媳妇的不是。记得孩子小时候,醒来哇哇哭,婆婆说了一句:“我可听不得孩子哭,于是走过去就把孩子抱了起来。”有一次本来我准备去送孩子学钢琴,因临时有会回不去,我给婆婆打了电话,婆婆直接就去送,我回来以后看到案板上放着煮的芹菜和胡萝卜丁,饭到嘴边,还没吃上就去送孩子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有一次,我从单位直接去学英语的地方,婆婆把孩子给我送过来的时候,带着煮好的一盒饺子,热热乎乎,孩子去学英语,我吃着饺子,心里的感动无法言说。我的妈妈经常教育我:“你要知道什么是好,老人们给你做着饭,看着孩子,你踏实上班有个去处,孩子健康,天天回来有口热饭吃,你可得会惜福。”从小,我妈妈就告诉我,在哪里算命,算命先生都说我特别有福气,我从小到大,就变成了那个大家眼里的特别有福气的人,算命先生说我“富婆家,富娘家。”我至今不知道这是算命先生说的,还是妈妈信口拈来,妈妈从来不咒骂孩子们,最多催我们天天早起,批评来批评去,就让我们好好学习,舍不得我们干活和吃苦受累,学习也受累,可能她觉得学习之苦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好吃一些,因为她不识一个字。爸爸经常说:“我们挣了一辈子的家当,都留给你们,你爷爷那会给我们了,我挣的给你们,你奶奶,我一年能给他多少,老人能花多少钱?就吃喝医药。所以言语上要让老人舒服,辛苦了一辈子,言语上再受气,那就太对不起老人了。” 是啊,老人们对孩子们的奉献有多少,我们给予老人们的有多少?每每想起这些,感动感恩,一辈辈传下来的的扶持精神,我们从行动和言语上都要让老人们觉得舒服,老人(老家叫婆婆公公叫老人,我们老人的意思就是我的婆婆公公)们的时光都给了孩子们,奉献给了家庭。
新时代的婆婆
婆婆从来不参与我们的新生代家庭的家事,我们的财务,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向,我们的穿衣打扮,都不过问,问公公婆婆的意见,他们总是说,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定,我们不拿主意。我们挣多少钱,人情门户(门户为礼金),婆婆公公从不过问。她给自己定的工作就是后勤部长,买菜做饭,接送孩子,对孩子们竭尽所能的好。婆婆节俭持家,从来不挑,过年过节买件衣服给她,总是说,“不要浪费钱,多攒点,以后你们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当孩子大了,你们老了以后要多多享福。”有时候,我们坐在电脑前嗑一把瓜子,吃一个橘子,婆婆看到瓜子橘子皮,立马拿过垃圾桶来;早晨的早饭给孩子放窗户外晾好;吃饺子递过醋来;包饺子馅儿有五种,孩子爱吃的黄瓜肉馅儿,木耳馅儿,白菜馅儿,芹菜陷儿,蘑菇馅儿,从来不嫌麻烦,做什么事情从来不偷懒,附近超市所有的宣传单比较一遍,看哪里的东西更便宜一些……
爱学习的婆婆
婆婆爱学习,只要孩子在家,是不开电视的,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孩子学英语,在外面等待的时候看完的,《大秦帝国》三卷,睡前看完的,《写给孩子的成语故事》《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我要是买一本书回来,“我看看你在看什么书。”翻翻我的书的封面。买了两本心理学书籍,婆婆说:“我就翻了几页,这本好,那本退了吧。”一本是联系生活的,一本更专业一些,我也觉得那本更专业的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人来说有点难懂。《小学生75首必备古诗词》每天拿起来读。基本上,我们看什么,婆婆就看什么,跟她的儿子讨论《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鲁滨逊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大麦最后长成了一大片麦子,人要有信心和希望……
婆婆的口头禅是;“不是”,你要跟她聊天,她总是以“不是”开头,最先开始也是听不惯,她的儿子就问“不是那是啥。”婆婆说“是”,第二句话,又从“不是”开始,习惯就好。
人和人相处,一年中,不是每一句话都能让对方满意,对于孩子,朋友,老人,同事都如是,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摩擦是暂时的,待人的好却是长久的,用待人的好去融化小小的摩擦和矛盾,才是相处和生活之道,多多记住身边的人的好,那一个个让我们感动的瞬间,有好的一句话,一个握手,推荐的一本书,吃的一餐饭,劝解的一句话,在你不在的时候,帮你扫尾,在你需要协助时,立马下座位帮你。身边太多感动的人和事,印记在心。
记住别人的好,心中就是爱的桃花源。人,只有求同存异,才让我们生活得更平衡,多念别人之好,感恩身边帮助自己的人。我常常想,一路走来,太多人待我太好,父母之恩(养育之恩,另,马上给我宅急送送来一只羊),爱人的挚爱,孩子的黏爱,朋友的贴心贴肺,身边我的贵人给我太多的启示,工作生活以及孩子的教育,同事工作上包容和支持帮助,每天生活在感恩之中。
感恩生活,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相互扶持,走了一程又一程,这样的一程又一程才充满欢喜,惟愿长辈们安康喜乐,身边所有人幸福美满。人生不易,扶持走过。
我们的父母年轻时都艰苦。
婆婆公公是家里的长子长媳,公公年轻时一表人才(有照片为证),飞行员考过,因当时家里成分不好,所以遗憾去不成。后来加入部队,去了老挝,加入高炮十五师,有一次带着耳机,听见耳机里有杂音,赶快扔出去,耳机立即爆炸,惊险!从老挝打仗回来,分配了电厂的工作,结了婚,育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因为要孝顺祀奉父母,照顾家里兄弟姐妹,电厂工资低,所以辞了工作自己干,包过车,耙过地,婆婆跟在后面帮忙,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老人治病,兄弟姐妹们结婚,孩子上学,听爱人说,那个年代,最艰苦的时候,炒菜只滴一滴油…….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转眼就是七年,这七年过得很快,岁月太快人易老,我们家从五口人,在时光里走散了公公,变成了四口人,心中凄凄然,婆婆说;“十年前第一次生病时,我的眼泪已经哭干了,我知道这一天会来。”坚强如故,每天带她的孙子,最近配了满口牙,吃饭要适应,也是心疼。婆婆喉咙口有时候觉得有点堵,我带她去安贞医院看了心血管科,耳鼻喉科头颈,心血管科需要吃药调理,耳鼻喉科头颈科没事,我说:“这样看病就算看好了,看完病说没多大事,就是最好的看病。”我们家皆大欢喜。
一路走来,一路风景,因有长辈的提携,幼辈的依靠,我们才有了价值感,中年,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