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郝晓东:一天的日志。一周的“额外"工作。让我感觉他的一天不止2个24小时;做一件事,如果不是源自内在的动力,很难真正深入并持久。我爱着读写,与之相依相随,不离不弃。我既是学校教研工作的负责者,我也是一线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每天凌晨一揉开蒙眬的双眼,就摸出手机,走近一道共读“小打卡",开启我的晨诵之旅。晚上临睡前不忘更新我的"简书”,虽不天天发圈,但却日日坚持……动力源于我身边的这些新教育人,源于县局提供的一个又一个成长平台,源于郝晓东老师当年对我的帮助,让我走进了新教育大讲堂,在这个大染缸里,我坚持着,疯狂着,蜕变着……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合适的土壤、阳光、雨露。郝院长说: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富有挑战的支教工作,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高人指导的深度学习,持续深入的专业交往。让他在读写的路上越走越远……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我们要做个学习型的教师,坚持书写,知行合一;热爱教育,挚爱教育;热爱生命,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
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一所学校校长要有学者味,教师要有书香气,学校要有读书风。让读写引领学校教师的成长,让学校有内涵,让学生有扬在脸上的自信,从容的底气。那么教师的阅读不是走马观花,随性翻阅,要有深度,读经典的书,经典作品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进行共读,人是有惰性的,需要相互间的邀约。拿起一本书读不了几页,就不愿意再读,这就是惰性。大家一起去读一本书,就会多了抱团取暖的诗情,也有了你追我赶的画意。对于难读的书,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种理解,每人一种认识,每人一个观点,汇集起来就完全可以让一本书变得通透。做到啃读。何以啃读?中国自古就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境界,可见,我们信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说法,而此观点曾一度更被功利化的去理解。以功利心而读书,品到的不一定是美味。
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基本知识20%,专业知识30%,本体性知识50%),郝老师强调作为教师要读一些读不懂的书。
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一精确一综合"的有机过程。浪漫阶段防止贫瘠,精确阶段防止狭隘。
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案例型书籍→经验型书籍→分析型书籍→哲学型书籍→原理型书籍
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一条独一无二的最合理的阅读路径。不存在完美的阅读路径。
5.对每个教师而言,总会有一本最适合自己的书。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这样选来的书适合自己的口味,能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做一个积极的管理者。阅读书籍真可谓是与高人交谈,它会让你从懵懂到豁然。
读贵有法,啃读不可少:老老实实地读书,慢下来,做好批注,做好思维导图。围绕一个主题去阅读不同人的书,做好主题阅读;做好专人阅读。根本性书籍阅读,知性阅读。
一个问题不可能有产生这个问题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一定是有一种特定的,连我们自己都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不去探究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专业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郝老师的成长源于他对书的研读,三本书用了七年的时间,写了十五万字的讲义。书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写是反思,是记录,是成长路上的珍珠。经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带大学生支教是郝老师的又一个写作的起点《给青年教师的40封信》在边工作边记录中诞生了。《教师博览》的签约作者,不是凭空而降,是他长期坚持在读写路上的奖赏。不要肓目地去追一匹马,把追马的时间用来种草,草种好了,马自然会来。这也让我想起了"你若盛开,蜜蝶自来。”优秀不可乞,努力去耕耘。读书了,积累了,思考了,行动了,沉淀了,宁静了,静能生慧,也就成就了自己。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捧起一本书读一读等等丢在路上的灵魂吧。郝老师七年读三本书,有效阅读让他收获了十五万字的讲义。这个件深深震撼着,促我反思,叩问我的内心,令我汗颜不止…面对名利,内心焦灼不安。读书吧!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让书香净化心灵,稀释内心的焦虑,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和什么样在一起非常重要,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靠近什么样的人。想起坚持简书日更的日子,我会想起和我一起行走的人,她们无声地鼓励我前近。当我不想读书的时候,读书群里鼓励我"加油"的声音,让我热血沸腾;当我不想奔跑的时侯,同事伸出的手,让我不停步……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的写作,专业阅读,专业交往关系,真真如此。
“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就看他的力量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外部,如果是来源于自身,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小,最终他也会变得无坚不摧的,而来源于外部,那么即使现在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你也将一无所有。”
专业学习,让我真正皈依了教育。爱上读书而不是爱上读书的样子,读书要与实践、行动、教育教学相连。听君一席说,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