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2020年买房背上高额房贷之后,我的银行存款就再也没有超出四位数。想想自己每个月收入平均也有近两万,但银行存款竟然长期不超过四位数,碰到稍微大额的开销,我便只能委身于信用贷了。
这种捉襟见肘,使得我很难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轻松:一有空闲,便忍不住打开银行APP,看看自己还有多少年的房贷要还,每个月还要还多少钱,能不能想办法凑点钱申请一点点的提前还贷……
除了这一场景,还有两个场景时常交替在我脑海中浮现:第一个场景是我六十多岁的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种韭菜、割韭菜、捡韭菜、卖韭菜,韭菜也将一块多一斤,两个人全天候忙活,也不过只是忙活个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开销,而我现在回馈父母的,平均一个月500块都不到,说起来我收入也挺高;第二个场景是我单位的司机很傲娇地向我展示他们家的银行存折,然后告诉我说,他来上班的目的不过是不让自己赌博。
说实话,在过去好几年时间里,甚至也包括现在,我没有办法做到等闲视之。每每想到这些巨大的差异,我内心就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轻松,我只能安慰自己:胜在自己精神富足,有能力做个货真价实的好妈妈,将来儿子的生存处境会好于我的。
但事实上,我真的算得上精神富足吗?就算相对于身边人,我的精神是富足的、强大的,也无法让我游刃有余地应对眼前的这么多窘境;我最多比较擅长家庭教育,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能够少踩坑而已,而自己每天的心理路程究竟有多少阴霾,也只有自己知道了。
再过几年就人到四十了,虽然我确实感到自己的见识相对以往大有进步,觉得父母应该挺为自己自豪的,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无奈:二十多岁时懵懵懂懂所做的各项人生选择限定了一生的人生框架,人生天花板肉眼可见;青春逝去所伴随的生理老化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30岁以后的学习不过是缝缝补补”。
我时常想,如果我能够在20岁左右,就能够想象到我今天的生活场景和精神状态,那么当年我的学习和成长是不是更有动力、更有激情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当年,虽然身处大学校园,但没有人关心我们的精神世界,没有人关心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冲击,没有人替我们做长远的人生打算,那个时候的我还处在补偿自己未成年人尚未满足需求的阶段,哪里有功夫考虑自己三四十岁时的人生场景呢?我总觉得我读了个“假大学”。
我从河南农村出生,现如今定居在长三角。我亲眼见证着物质生活的惊人变迁、不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切身感受着20岁以前被养成的三观有多么不合时宜,现如今没有患抑郁症已经算我非常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