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二·二九】
徐上舍涛,吴江人,号江庵,少倜傥不羁。长于近体。《赠龙雨樵明府》云:“客来风簟寻琴谱,人到公庭乞法书。”龙颇重之。又,《题清雾瑶台》云:“石栏屈曲路横斜,流水空山见落花。贪逐胎仙过桥去,不知凉露满轻纱。”《病中与郭频伽秀才邓尉探梅》云;“今朝寻花将命乞,呼童荷锸随我行。死便埋我梅花下,君为立石题我名。后之游者考岁年,手摸其文笑且颠。咄哉此子本多病,不死牖下死花前。”果以是年不起。
徐涛,(1769年—1801年),字听松、号江庵,也作仁庵。清吴江(今江苏苏州)人。诸生。郭元灏弟子,与郭麐为生死之交,同教授于浙江嘉善胥塘倪筠家,又同于江苏泰兴延令书院坐馆。善画山水、花卉。后专于诗,论诗主“纵横说”,深思苦吟,长于离合聚散感慨之词。遗稿散落,后于民国年间由柳亚子出版为《话雨楼遗稿》诗集。
上舍,音shàng shè,释义:1、上等的馆舍。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3、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
龙铎,(生卒年不详),字木天,又字振升,号雨樵,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吴江知县。五十二年兼署震泽知县。后落职。书法米襄阳。
风簟,音fēng diàn,风簟,用于遮光挡风的竹席。簟,指供坐卧铺垫用的竹席或苇席或。也指日常用来作障蔽和垫物的竹席。《说文解字·竹部》:“簟,竹席也。”唐·皮日休《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平铺风簟寻琴谱,静扫烟窗著药方。
胎仙,音tāi xiān,释义:1、鹤的别称,古代鹤有仙禽之称,又相传胎生,故名。元·张养浩《寨儿令·夏》曲:“见胎仙,飞下九重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鹤》﹝释名﹞引八公《相鹤经》:“鹤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骥,千六百年乃胎产,则胎仙之称以此。世谓鹤不卵生者误矣。”2、道教神名。《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琴心三叠儛胎仙。”务成子注:“胎仙即胎灵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
郭频伽,即郭麐(lín),(1767年—1831年),字祥伯,号频伽,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郭白眉,一号邃庵居士、苎萝长者。江苏吴江人。游姚鼐之门,尤为阮元所赏识。工词章,善篆刻。间画竹石,别有天趣。书法黄庭坚。
邓尉探梅,苏州岁时风俗,每至花时,访寻春者络绎不绝至邓尉山观赏梅花盛开之胜景。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吴中区光福镇西南部,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此地是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梅花在邓尉山一带,弥漫30余里,一眼望去,如海荡漾,若雪满地。清初江苏巡抚宋荦触景生情,题下千古绝名“香雪海”,其石刻今存吾家山(邓尉山西)崖壁。
锸,音chā,汉字。形声。从金,臿( chā)声。释义:1、本义:长针。类似行针。2、同本义。《说文》:“锸,郭衣针也。”段注:“此云郭衣,皆谓恢廓张衣于版,以针密签其周,使伸直。是曰郭衣,其针曰锸。锸之言深入也。”3、铁锹,掘土的工具。“锸,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见它是一种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锸又称耜,《说文》“耜,臿也。”徐铉注:“今俗作耜”,为统一定名,一般通称“锸”(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汉书·王莽传上》:“父子兄弟负笼荷锸。”
咄哉,音duō zāi,感叹词。类似“哎呀,啊,”等意思。咄,此处是惊异的意思。
牖下,音yǒu xià,意思指家中。牖,从片户甫,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为窗户,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另,牖也是通假字,通“诱”,出自《礼记·乐记》:“天之牖民。”毛传:“牖,道也。”孔颖达疏:“牖与‘诱’古字通用,故以为导也。” 牖民,诱导人民。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