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
婚姻是一个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的根源,是男女相爱誓约共同走完人生道路的合作方式。关于婚姻有太多的故事,我们往上数三代的老前辈,一朝联姻,终身相守,开枝散叶,代代相传,以致庞大的子女队伍使我们国家的人口以惊人的速度暴增,却很少听说离异二字。
我读小学的地方在市郊,那地方有个合上庄,但不知道谁戏谑地说是和尚庄,庄内是一间一间用泥糊的墙壁,房顶是用稻草遮盖的,稻草经过风吹日晒,黑黢黢的,我的同学有不少住在这个庄里,听说盖学校的时候占了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姐妹兄弟最少在是5个,6个,到13个的都有。
这些孩子的妈妈年龄很轻时便开始养育孩子,一边在田里干农活,有的妈妈喂奶时就坐在田头的土埂上喂,孩子吃饱了让他躺在旁边的草丛里玩,有的妈妈背着孩子干活;回到家里,妈妈们忙碌着男人、公婆、小叔小姑和孩子一大家人的饭,烧水劈柴一样一样来,吃饭时,自己要照顾奶娃娃,照顾老大老二老N,残汤剩饭的收拾依然是农妇妈妈,圈里的猪哼哼直叫,猪食要剁要煮要喂,满院的鸡到处飞跳,把它们喂饱了,再把孩子们哄上床,已经是深夜了,带娃娃的妈妈从来是睡不安稳觉的。
第二天,乡村以鸡叫为时间表,第一次鸡叫天还没亮,对妈妈来说,新的一天劳作开始了。
当妈妈们年复一日的操劳换来孩子们的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一起回到这个家庭,满满的都是浓浓的亲情。这个时刻,无论对妈妈或者对爸爸来说,这就是他们一生相守的成就时刻。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乡村便是一个庄或者一个村,生活在工厂便是一个院一个区,日子过得再不容易,不轻言离异,稳固的家庭,虽然风雨兼程,大家一起携手走过,有句歌词颇能反映:有你和我在一起,再苦再累也心甘。
二、百善孝为先的家风
在一个家庭里,孝敬老人如果成为夫妻的日常行为,那么,对子女造成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
子女成家,父母渐渐老去,特别是在自己生活并不富裕,又要养育孩子的情况下,苦自己吃,累自己受,重担自己挑,负重前行更能理解父母的艰辛,这,或许是孝道的精髓。60年代做爸爸妈妈的那代人,独自奋斗走出家乡,从不忘家乡的父母亲人,不管相隔千里,还是临近相望,有了钱,先寄给父母,寄给孱弱的兄弟,有了吃,有了穿,也是想着寄回去。 困难的时期,把乡下的老人接来,唯恐他受一点委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风就这样形成了。
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总是强调孝敬父母?孝敬老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抚养了我们?我们不是一样要抚养儿女,当我们的儿女长大成人,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思念不可遏制地浓烈起来,那份牵挂深深地沸腾起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有孝道在心中,才能通达世间的人情世故。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给我们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官享受,财富的拥有与渴望扩张了婚姻的自由度,打磨了孝道的厚重,2:1,6:1的家庭模式,家风的继承找寻不到归属,然而,这不应该成为颠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百善孝为先的阻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善孝为先。愿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