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调试出最适合我的生物钟。
早起改变了我,甚至可以说成就了我。
4:15分,闹铃响起,会用5分钟刷一下管理的微信群,看有哪些留言问题。思维一但开始运转,意识基本上就清醒了,睡意全无。
前晚准备好所有的跑步装备,固化的流程与仪式,不给脑子有起与不起的挣扎,只需做6KM与12KM的选择项。
之前尝试过随性的公里数,跑得是很爽,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成为了一个变量。过于独自享受导致家人相处时间的压缩,生活会失衡。
4:45分,悦跑圈计时,6KM,35-40分钟,用喜马拉雅的音频来陪伴,几乎都快爱上叶武滨老师的声音。拉伸-平板支撑-冥想改用瑜伽音乐,15分钟feel记时。
5:45分,开始当天的晨间日记,复盘音频内容的关键点,内化后用自己的语言输出。这个时候灵感闪现最密集,拓展阅读迅速搜索后放入微信收藏,运动打卡分享音频心得,这个流程一般15分钟。
6:00回家,暗时间里,音频用冥想音乐,可以缓和的唤醒家人,而不突兀。
6:45分完成洗漱,更换衣物,化妆等系列事宜,期间开始和家人聊天,7点坐到桌边享受早餐时光,一定记得赞美感谢做好早餐的家人。
半个小时结束后进入个人充电状态。
7:45分上地铁。我喜欢公共交通,这个时间是最能考验专注力的时候。一般是喜马拉雅英文晨读或得到的音频相伴。如果是轻松的音乐,就会同时点开早上收藏的文章进入阅读。这个时间段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主动将通勤的整块时间进行碎片化,比如刷无聊的明星新闻,看鸡汤文,微信群闲聊,一早上满满元气的脑细胞,适合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时刻保持旁观者状态,警惕掉入聚焦无能与选择无能。
上班前10分钟,人际小互动,针对性回答完微信群里留言问题。
9点整,切换思维,开始一天的第二个8小时!
今日习惯就是昨日习惯的重复,每日审视,每日精进。
越来越喜欢这种自我把控感与稳定均衡的节奏,从身到心到思维,都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