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年末,声势浩大的考研在数学是否泄题,考研人数骤增等热度话题下落下帷幕。
我觉得我以后肯定会去考研,便对今年考研的信息多看了几眼,提早了解下“军情”。
从刚开始考研大军用书本占位子、裹着棉被走廊挑灯夜读到考研教室那个边看书边喝啤酒的姑娘,今年有关考研的热点新闻一波接着一波。
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天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238人,比去年增加37万人,也是刷新了历年的报考人数。
考研怎么就这么火爆了。有人因为大学学历烂大街,想要学历上个台阶;有人逃避就业压力,想在象牙塔里再待几年;有人觉得还是需要进修,学无止境;也有像我一样进入社会几年,仍想回归感受下大学相对单纯的环境,顺便提高某个领域的知识水平的社会人。
但更多的还是,来自用人单位的需要。这是现实,大学毕业证已经不稀奇。但是这样的现实,让读书多了一点功利。为了就业的需要,还是自身教育的需求去考取研究生有本质的区别。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一个讨论。国家、学校出钱出力培养一个研究生,最终这个研究生选择某份只需敲敲打打的体制内工作,甚至还有女孩子考研究生只是为了在婚恋市场增加一点筹码。对于她们本身来说,这些选择都没有错误,但是对于国家、学校在培养他们付出的教育成本来说,这样的结果不算太好。
但不管好的坏的,功利的有高度的考研目的,总归是有人参与了研究生课程学习了,那么是否增加考研的名额,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呢,我觉得对于教育主管部门,面对越来越多报名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应该早早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在我们父辈那个年代,大学生莫不是像现在的博士生一般稀少。那个时代的中专生,类似我们现在的大学生。
经过这些年,高校扩招,大学生已经越来越普遍。按照这个趋势,是否可以预见到我们这一代老去的时候,研究生也会变得十分普遍?!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警惕学历泡沫的产生。学历泡沫主要表现在高学历持有者数量增长过快;培养模式或许粗放;社会文凭的崇拜泛滥。而考研动机过于私人化,会加速学历泡沫的产生。
我们在倡导考生端正考研目的的同时,也应该督促学校更加注重教育内涵的发展。
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研究生从以前“学术型硕士”的刻板印象,转化成更多样化综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格局的开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是一种趋势。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端正考研的心态,摆正考研目的。大概还能等到研究生考试改革的大动作吧。
让考研成为增加自身学识的一条阳光大道。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46天